劉 偉
摘 要:所謂的生本理念是指“真正以學生為主人的,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開展探究式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促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主人。
關鍵詞:物理;探究式教學;生本理念;主體性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指出:“物理課程應改變過分強調知識傳承的傾向,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所以,在探究式教學模式中,教師要實現“師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轉變。因此,本文就從如何在探究性物理課堂中,實施生本教育進行簡單介紹,以期能夠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一、借助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思考
問題是創新的前提,是探索的基礎。所以,在探究式教學模式中,教師要重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能夠主動參與物理教學活動,進而使學生能夠主動思考,自主探索。
例如,在學習《物體的浮沉條件及應用》時,我讓學生思考以下問題:為什么鋼鐵做成的輪船能浮在水面上?鋼鐵做成的潛水艇能在水中上浮和下潛呢?一個質量分布均勻的物體浸沒在某液體中,恰處于懸浮狀態,若將它截成大小不等的兩塊后,均浸沒在此液體中會出現什么現象。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找出答案,在幫助學生認識物體的浮沉條件的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進而提高學生的主動思考能力,真正展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二、利用物理實驗,提高自主操作能力
物理作為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在生本理念的影響下,教師可以將自主實驗引入課堂,一方面可以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成為課堂主人,另一方面,可以鍛煉學生的操作能力,使學生不僅能夠掌握必要的物理知識,還可提高學生的素質水平,使學生得到綜合性的發展。
例如,在學習《探究串、并聯電路的電流規律》時,由于實驗相對比較簡單,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借助:小燈泡、電鍵、電源、導線、開關、電流表等實驗儀器,并根據教材中的要求,自行連接電路,并觀察干路和支路電流表的變化,進而,總結出串聯電路中各處電流相等,并聯電路中各支路電流和與干路電流相等。引導學生在切身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中領會科學研究的方法,并進一步讓學生在自主實驗中,發掘物理學習的魅力。
總之,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是實現高效課堂的前提。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效地發揮生本理念在物理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從而讓學生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王偉.論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學[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