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賢福
摘 要:思想品德學科教學本身含有心理教育因素,在思想品德學科教學中,要全面認識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并從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思想品德學科教學特征的結合點出發,選擇積極性的教學內容,展開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面向學生全面化發展目標,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以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
關鍵詞:思想品德學科;心理健康教育;小學生
在素質教育的推動下,在思想品德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現代教育的必然。小學生具有較強的模仿性,且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思想品德學科本身具有思想教育、心理教育特征,其集中面向學生的心理素質、人文道德、價值走向等進行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人文精神教學,這就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先天資源。因此,在思想品德學科教學中,要抓住小學生的心理特征,結合思想品德學科特點,對小學生展開心理健康教育。
一、把握學生心理特征,端正學生認識
1.選擇積極性材料
小學生的心靈就像一塊白凈的畫板,你給它畫上什么,它就會呈現出什么。我校很多學生是留守兒童,家長的呵護不足,加之外界因素的不良影響,一些小學生形成拜金、自私、性情怪僻、暴力等心理傾向,這不利于小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思想品德學科教學中,教師要首先認識到小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征,選擇積極性的教學資料來打開小學生的心扉,盡量避免采用一些反面或是過激性的材料,充分運用對比呼應的方式,使小學生全面認識各種行為的性質,端正小學生的行為。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在愛的陽光下》教學目標之一是,要求學生體會家長對自己的愛,并學著尊重家長、愛家長。在教學中,我們以“小小信件”的形式展開教學,讓學生寫出一件和父母有關的美好回憶,并在信中表達對父母的感情。寫完后,找幾個同學起來朗誦,并讓他們說出曾經做過的傷害父母的事,并說出自己的愧疚。這就用雙面教學的形式,讓學生感受到家長之愛。
2.展開探究式教學
小學生的判斷力和理解力有限,對各種事物的判斷往往基于感性認知。因此,在面對外界誘惑時,常常會出現一些錯誤行為。在思想品德學科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培養,通過探究式教學方式,使學生樹立良好的價值取向。
如,在《祖國的寶島臺灣》教學中,課前讓學生收集一些關于臺灣的資料,讓學生了解影響臺灣回歸祖國的原因。在課上,用新聞模擬的方式,讓學生做主持,說出“兩岸兒童盼統一”的心聲,并讓學生當小記者,采訪其他同學,加深對影響臺灣回歸因素的理解。最后對學生的這次活動展開評比。此種教學方式,不但利于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性,而且整個過程向學生傳輸了愛國主義精神,并且以競爭評比的方式,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隊精神。
二、充分挖掘教育資源,深化學生情感
1.深化課程材料
思想品德學科本身就有心理教學的內容,如,《家人的愛》《來自社會的愛》中,要求學生樹立一顆求愛、懂愛、獻愛的心,如,《換個角度想一想》《不一樣的你我他》中,要求學生懂得換位思考,學會理解別人,學會寬恕,學會共享歡樂,那么教師要全面運用原有的教材,挖掘教材內涵,將能夠對小學生產生積極影響的成分提煉出來。
如,在《說聲“謝謝”》教材中涉及的實際內容很少,只是點出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感謝的一些人,這對小學生的實際性指導作用不大。在教學中,我們將教學內容進行轉化,以“尊重別人勞動,愛惜他們勞動成果”為主題,讓小學生說出心目中最偉大的勞動者,并簡述他們的勞動過程,之后,讓學生用小詩、歌唱、繪畫等方式表達出對勞動者的熱愛之情,引導學生樹立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的思想。最后通過“制作感謝卡”和“送卡片給感謝的人”的小任務,讓學生體會勞動的艱辛和快樂。這就一步步將學生的情感認知深化,進而促使學生樹立了解他人、為他人思考的心理意識,提升了學生的感恩情懷,有效預防了自我主義的形成。
2.選擇興趣切入點
小學生與社會的接觸機會較少,他們活動空間集中在生活領域,這就使得他們對生活中喜聞樂見的事情比較感興趣,而興趣是打開心靈的金鑰匙,因此,思想品德學科教學要從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出出發,選擇小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在激發小學生興趣的基礎上,進行思想引導和心理教育。
如,在《誠信是金》教學中,用“曾子殺豬”的小故事引入“誠信”課題,并讓學生自主討論一些誠信方面的話題,尤其是生活中的小買賣行為、學生之間的承諾等,接近學生生活實際的問題,有助于學生理解“人無信不立”這句話,進而將話題擴大到企業與社會、國家與國家,這就有效實現了教學面的擴展,進而促使學生恪守誠信原則,做到言而有信、言出必行。
三、采用多元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健康心理
1.采用合作學習
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很多小學生出現自我主義、自負等心理問題,這對小學生人際交往以及后期發展將會產生不利影響。在教學中,我們采用合作學習、活動教學的方式,促使小學生之間展開合作,以此提升他們的合作意識、集體意識。如,在《分享的快樂》教學中,以“我們一起畫板報”為主題,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自定主題,展開板報設計,做完后,教師將各個小組的成果進行展示,并讓學生談談做板報過程中的小趣事,講述大家是怎么合作完成板報設計的。這就以合作教學的方式,將學生連接在一條線上,進而刺激學生團結互助。
2.進行開放式教學
開放性的教學環境,為小學生展示自我、參與實踐創造了良好的空間,在開放化的環境中,小學生的潛力會被最大限度地開發。很多心理學家認為開放性的環境不但有利于實現教學目標,而且有利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來增強自身的獨立性、責任感以及應對挫折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人價值,展開開放性的教學。如,在《集體的事誰說了算》教學中,我們結合很多學生自我性較強,不遵守班級規定的行為,展開“班級準則大家定”的活動,讓學生說出自己能遵守的準則,并以書面形式規定下來,如,自習課上不大聲喧嘩、不遲到、不早退等,進而促使學生發揮集體主人翁精神,增強學生的民主意識。
3.建立多元評價標準
在進行評價中,轉變以往的成績評價方式,對學生的日常表現、學習態度、意志品格等展開評價,并充分肯定學生的積極性表現,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教師、家長等參與到對學生的評價之中,并關注學生的個人評價,以此促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小學生的心理認知能力不高,對外界事物的判斷力不強。因此,在現代多元化的社會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心理問題,但是小學生的思維塑造性較強,他們愿意接受真、善、美的事物。因此,在思想品德學科教學中,教師要從小學生的心理實際出發,結合思想品德學科的教學特點,選擇適宜的內容,采用開放性、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意識。
參考文獻:
[1]葉一舵,項傳軍.論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途徑[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1.
[2]方文樸.淺析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幾點措施與方法[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
[3]張鴻雁.健康的心理健康的未來[J].新課程:小學,2010.
[4]才瑪措.在思想政治課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J].新西部:下,2011.
[5]王川,王春燕.心理健康教育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的滲透[J].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