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秋麗
摘 要:語文學習是學生、教師、文本對話,思維碰撞,情感交流的過程,要讓語文課堂真正活起來,就需要教師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努力挖掘課文中的情感,讓學生自主參與學習,進行主動探究,這樣語文課堂才能真正煥發生命活力。
關鍵詞:課堂;氛圍;情境;情感;活力
呂叔湘先生曾指出,語文教學關鍵在于一個“活”字,又說“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把課講活了”。可見“活”是語文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那么,如何讓我們的語文課堂真正活起來呢?
一、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生動活潑、民主平等的教學氣氛,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因而學生就會主動參與學習。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調控者,要把自己視作普通的一員置身于學生之中,要善于營造一種氛圍,讓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興奮的情緒狀態之中,對所學的內容產生濃厚興趣,并積極主動地投入進去,動腦思考問題,動口表達自己的觀點,使他們通過自己的參與,感受到自身的價值,體驗學習的樂趣。因而,課堂教學應該豐富多彩,形式靈活多樣,富有吸引力和新奇感。
二、創設豐富的情境,讓學生自主有效地學習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設豐富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從多個角度、各個側面、不同方向去思考問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如,在教學《風箏》一文時,讓學生先談一談自己放風箏時的情境,學生的興趣一下子就被激發起來了,都不約而同地談起自己放風箏時的樂趣,學生就會很愉快地進入課文學習,這樣的教學效果是師生共同期待的。
三、努力挖掘課文的情感,讓學生積極主動探究
閱讀教學的過程,是每個學生潛心讀書,獲得個人體驗和獨特感受的過程,是學生、教師、文本思維碰撞,情感交流的過程。
教師要善于發現和提煉文本中的情感,引導學生做積極的體驗,讓學生在字里行間感受到語文的魅力,享受到語文的樂趣。如,在《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中,最大的情感就是將愛與恨,圓明園美與毀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緊抓重點2、3、4自然段,帶領學生追憶曾經的愛,然后再到第5自然段,“以愛激恨”,讓學生體驗“毀得讓人心碎”,引領學生在“圓明園的毀滅”中進行一次心靈的洗禮。這樣把愛與恨,美與毀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整個課堂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得到和諧統一。
課堂的活力從哪里來?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認識實際情況靈活地使用教材,對課程進行選擇、設計,讓語文課堂更貼近現實生活,使整個學習過程更活潑、主動,更具有個性化,并充滿生活的氣息。讓課堂成為學生進行自主創新活動的天地,就會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參考文獻:
[1]翟啟明.新課標語文教學論研究[M].四川大學出版社,2005-08.
[2]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阿爾山市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