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芳
摘 要:近年來,隨著網絡信息技術在校園落腳,給教師們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教學資源,給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天空,網絡各種負面影響也開始滲入校園角落。自此,網絡德育成了中學教育的重點工程。在學校英語教學中,除了傳授西方文明,英語教師也應當利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有意識地把德育工作貫穿于教學之中,在利用多媒體傳授初中英語知識的同時也在教學中滲透情感道德教育。
關鍵詞:網絡信息;英語教學;道德教育
孔子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但是,從以往的應試教育到現在的素質教育,學校教育在盡力地傳授文化知識的同時,卻忽略了“傳道”的重要性。道德教育不僅僅在學校教育中被忽略了,社會與家庭也帶給學生一些負面影響,學生的道德教育需要社會、家庭和學校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作為英語教師,也應該把德育滲透在平時的英語教學課堂中,聯系實際、聯系生活、聯系西方文明教育,讓學生在學到西方現代知識的同時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
那么,英語教師該如何適當地把道德教育融入到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去呢?如何在開發學生智力的同時,巧妙地把德育教育滲透到學生的心里而不被學生看成是平時枯燥的說教呢?怎樣在英語教學中發揮網絡優勢為道德教育服務呢?這里,我總結了以下幾點,與同行們交流切磋。
一、充分利用教材內容、利用學生生活實例,結合多媒體資源,對學生實施道德情感教育
英語新教材改革以來,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它呈現出圖文并茂、生動活潑的特點,注重科學性、趣味性。因此,我主要以教材為載體,利用網絡資源的便利,在多媒體教學中,把學習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或用幻燈片展示英語日常用語、英文名言名句等,適當地對學生進行道德情感教育的滲透。例如,初中英語九年級Unit 8 Ill help clean up the city parks.講述的是盡力幫助別人、爭當志愿者的生活實例,從這些方面,課堂上可以借機對學生進行學會樂于助人的情感教育。
二、用心感染學生,用情澆灌學生,讓學生樹立自信心
學習語言是需要天賦的。部分語言能力較差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享受不到學習樂趣的話就會慢慢喪失興趣,從而產生厭學情緒。對于這些學生,教師不應該采取批評、忽略或漠視的態度,相反,要花更多的耐心和精力與他們溝通。在課堂上,我更加關注學困生。利用多媒體資源時,我盡量使用顏色艷麗一點的圖片、簡單易懂的動畫、生動有趣的Flash、淺顯而貼近實際的Examples,吸引他們的眼球,讓學生在開心學習的同時不知不覺接納新知識。鞏固知識點時,選擇優等生回答較難題型,或者在課堂上講解已學知識點,培養優等生的實踐運用能力;而讓學困生做些淺顯易懂的基礎知識,并且適時表揚、鼓勵,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自尊心、自強心, 讓學困生不成為掉隊的孤雁。這樣,學生能夠在不同層次得到不同鍛煉,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自然而然地激發學習興趣。
三、合理利用網絡平臺,建立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有助于德育的順利實施
信息時代的初中生,接觸網絡機會很多,但是接觸的網絡垃圾也同時在腐蝕著他們的心靈,部分學生沉迷其中,慢慢地遠離同學和老師,把自己孤立起來,造成學習、生活的壓力。為了課外更好地與學生溝通交流,我建立了幾個學生QQ群,把樂意加入的學生都設為“我的好友”。在群里,學生可以自由交流,我笑顏旁觀,偶爾參與。很多時候,學生也樂意找我私聊,聊心事、聊學習、聊青春的迷茫,我都會以朋友的角度去傾聽、去解惑,為他們保守小秘密。只有懷著亦師亦友的情懷走近學生的教師,才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里。久而久之,“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應就顯現出來,學生自覺地把教師的要求轉化為自身的需要,調動起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會真誠待人、關愛同學、熱愛學習。
道德情感雖然是非智力因素,卻與英語教學活動聯系緊密,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生活。作為英語教師,不要把德育看作是一種負擔,看作是學校、班主任的責任,而要在有限的教學過程中見縫插針,積少成多,在潛移默化中進行情感德育的熏陶,發揮“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