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華燦
摘 要:在當前教學實施中,開放題的課堂教學因具有開放型、實踐性、創新性等新課改理念和精神一時成了炙手可熱的“香餑餑”,數學課堂教學呈現出一片“百花齊放”的繁榮景象,但在思維的原野上綻放個性花蕾的同時,冷靜觀察、剖析之后又不得不深為憂慮,一片“繁榮”背后折射出的是浮夸與作態、急躁與膚淺的浮光。
關鍵詞:開放題;學困生;對策
一、開放題教學中學困生困難分析
開放題教學問題開放、探究多法、反饋多樣的特點在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數學素養的同時也對學習者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而學困生往往有以下一些困難:
1.迷惘
新課程特別倡導用具體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戰性的素材引導學生投入數學活動,所以許多教師在設計問題時會有意識地創設生動的情境和策略、答案不唯一的題目,但追求過度了也會陷入“行而上學”的泥潭。老師好意想良藥苦口撒點糖會更合些學困生的口味,但撒多了更容易變味。學困生相對而言學習能力和數學素養弱一些,他們會無法對教師言語中物體的主次輕重作出明確的區分,也缺乏排除干擾因素的能力,所以過分的花俏,反會障目難識路,迷惘——這是狀態之一。
2.無策
開放題的教學實施中,獨立探究對具備探究能力的學生而言是一種自我嘗試、自我發現、自我提高的過程,對于不具備探究能力的學困生而言又是什么呢?因為不具備所以最需培養,因為不具備所以不知如何培養,老師探究前提示的想一想、動一動、說一說等方法,對于他們而言如若水上浮萍見不到根系,根本起不到指導作用,無從入手,不知道怎樣探究,當然越學越沒有信心了,無策——這是狀態之二。
3.自負
面對百花齊放的多種方法,很多學生只關心自己的方法,對別人的方法顯得漠不關心。而對于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弱的學困生而言,呈現完所有方法后,興味索然,精神渙散。再加上思維定式,探究了半天,濤聲依舊,等于原地踏步走,自負——這是狀態之三。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改的推進,開放題教學中對學困生的教學再認識迫在眉睫。
二、對策
1.消除迷惘
開放題雖然策略答案不唯一,但切不可嘩眾取寵為開放而開放,過度追求外在的東西,很容易分散學困生的學習視點,造成節外生枝的思想游離,學習軌道偏離。開放題的題目設計要科學、準確、規范、明了、具體,切忌模棱兩可,便于學困生抓住問題的實質,從而積極投入到捕捉正確答案的思維活動中去,最終作出正確的答案,消除迷惘狀態。
2.解決無策
雖然老師在探究前已經提示了想一想、動一動、說一說等探究方法,但對很多學困生而言,獨立探究仍是一道難跨的檻。對于他們探究能力的培養,光有理念讓他們“死”探究不行,還是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及認知特點結合數學知識,該出手時就出手,適當地扶他們一把,幫他們走出無從入手的尷尬,解決無策狀態。
(1)拾級而上
小學生學習數學的過程是從直觀形象上升到抽象概括。所以在教學時要盡量調動多種感官參加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動手、動眼、動腦、動口,促使各種器官參加,相互配合,提高感知效果;讓學生在操作中思考,喚起興趣,形成表象,為學生打下基礎。在幾何知識教學中,對一些空間觀念較強的題,更是需要引導學生通過擺、折、剪等方法激發學生思維上的興趣來幫助探究和理解。
(2)見山開路
在新課程的實驗背景下,很多老師對預習心存疑慮,大家普遍認為,預習了,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失去了新奇感;預習了,學生了解了有關內容,就會失去學習興趣與動力,與其讓他們在課堂里如坐針氈地盲目跟著走,還不如提早起步,掃除學習障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減少自負
在開放題教學的反饋中,我們奢求能通過學生不同個性思維的成果展示中,實現資源共享,采百家之長。但許多學困生只關心自己的方法,任課堂上是“百花齊放”還是“百家爭鳴”,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一做起作業照舊,等于原地踏步,一節課顆粒未收,對于這種情況,老師在反饋時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強調最優化的做法,減少自負狀態。
(1)重點反饋
我們提倡方法多樣化,鼓勵學生個性化思考,但是不同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有差異的,對于不同的方法,好的學生聽別人說一遍就理解了、能用了。但學困生不行,他們需要適當的重復才能理解和內化。讓學困生記住一種基本的算法,能提高教學質量。
(2)雙向鞏固
在練習題中采用正向、逆向的變式練習,夯實基礎是比較常見的方法,其實在教學反饋中,老師也可用換位的方式,讓學生涉身處地地展開思考,從而加深理解,產生思維上的跨越。
有教學就會有學困生,在開放題的教學中學困生的困難更大,本文針對學困生迷惘、無策、自負這三種狀態各提出了三種策略,希望能讓更多的學困生不再“學困”,讓思維原野上的每片花瓣都散發出陣陣芬芳。
參考文獻:
[1]人教社小學數學室.小學數學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王祖琴.小學教學新課程教學設計[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