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賢
摘 要:如何有效地優化課堂提問,在以學生為主、培養創造性思維的今天就顯得尤為重要和突出,化學課堂高效的提問既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啟迪學生的思維,不僅為學生點撥思維,適時提問,還能加強學生的注意力,也鍛煉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
關鍵詞:提問;興趣;思維;注意力;口頭表達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說:“發明千千萬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教學是啟迪智慧的事業,教師的教學藝術也應當包含了提問設計的藝術、善問的藝術。課堂提問是高效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提問的“度”、時機、對象,它雖斷斷續續,卻相關相連,從頭至尾,貫穿于整堂課中。它是師生雙邊活動的橋梁,是課堂信息及時反饋的重要手段。它不僅可以為課堂教學增色,更重要的是在于它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可見,在化學教學中高效的課堂提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十六年的教學讓我體會到具體作用有如下五個方面。
一、課堂提問能引發興趣
九年級的學生剛接觸化學這樣一門新的學科,充滿了好奇、疑問。針對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教師可以用一些新、奇、特的問題來吸引學生。如,在給學生上“緒言”這一課時,通過“為什么我們吃、住、穿、行都與化學有關?為什么黑乎乎的石油可以制得漂漂亮亮的衣服?為什么有的變化不能產生新的物質,有的變化能產生新的物質?……”這一連串提問式的開場白給化學世界罩上了神秘的色彩,制造了令人遐想的懸念。此時,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迫不及待想尋求答案,這時作為教師不需正面回答,舉起化學課本,告訴學生:答案就在書中。由此,學生的興趣被激發,把有些學生“要我學”的情緒迅速扭轉過來,變成“我要學”的認知內驅力,課堂效率大大提高了。
二、課堂提問能啟迪思維
課堂提問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開發他們的智力和內在潛力。教學中一個巧妙的提問,常常可以一下子打開學生思想的閘門,使他們思潮翻滾,奔騰向前,有所發現和領悟,收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但課堂提問如果只是一味地直來直去,啟發性就不強,久而久之,學生對這樣的提問會感到索然無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礙了思維的發展。假如我們把問題換成“曲問”“活問”的方式提出,就能迫使學生開動腦筋,并且要求他們在思維上跳躍。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善于挖掘素材,創設問題情境,用疑問開啟學生思維的心扉,啟迪學生的智慧,讓學生運用已有的認識能力和知識,在矛盾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一個有深度的問題還能從不同的角度啟發學生,可以使學生掌握解決同一問題的多種解答方法,既拓寬思維的空間,又能培養發散思維的能力,從而激勵學生興奮起來,活躍了課堂氣氛,主動探求知識,而不是由教師雙手給學生奉送真理。
三、課堂提問起點撥作用
課堂提問能讓學生在學習受阻或思維偏差時,得到疏通,使學生疑竇頓開,在“山窮水盡”之時,收到“柳暗花明”之效。教師善導善控,適當點撥,激發學生思維,讓學生在原有基礎上“跳一跳”,并把果子“摘下來”。例如,在講解“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時,設計問題:你了解解題步驟后,是否就能將題目解答正確呢?在書寫步驟之前將重點放在什么地方?就此提問,點撥了學生該注意的易錯點收到立竿見影之效。
四、課堂提問加強學生的注意力
四十五分鐘課堂教學的質量,不僅是教,更重要的是學。學生聽課時,他們的心理活動不一定能長久地保持在教師的講述上。因為聽課是一種有意注意,是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相結合的過程。不管學生怎樣愛好它,其中總有一些使人不感興趣而又非做不可的作業,必然有困難與單調的因素。加上初中學生比較好動,自主能力差,易受到一些外界因素的影響和干擾,課堂上難免會開小差,做小動作。這時若采用面向全體學生的提問方式,使學生注意力集中,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這樣做既達到教育目的,又不損傷學生自尊,起到一個“對癥下藥”的療效。
五、課堂提問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到了九年級,學生不再喜歡像低年級時課堂上舉手回答問題,因此有的教師為了避免課堂上提問后出現“冷場”,就盡可能避免個別提問,而只是提出一些只要求學生回答是不是、對不對的問題讓全班學生集體回答,表面上看,課堂氣氛很熱烈,但這種做法的一個明顯的缺點就是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教師如果能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師生心理相容理論,課后多與學生交流、溝通、交朋友,課堂上以平易近人的教態和豐富的語言情感使課堂氣氛趨于融洽,使學生愿說、敢講,并依據教學內容,不失時機地提出啟發性的問題,不要讓學生說“半截話”或大概意思,而要讓學生用已學過的知識,以準確的語言表達一個完整的知識。
綜上所述,在現在的素質教育中,教師應認真提高課堂提問藝術、發揮現代教育媒體的作用,何愁設計不出誘人的高效提問呢?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真正起到“導”的作用,學生才會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
參考文獻:
胡曉風.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01-01.
(作者單位 江蘇省啟東市海復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