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玲 周麗巖
摘 要:大學英語教學中,聽說與讀寫的比重不協調,重讀寫的情況依然存在。提高英語聽說能力手段多樣,但教學手段基本流于表面,如何進行有效地英語“視聽說”教學是需要探討的話題。
關鍵詞:聽說;讀寫;教學
一、問題的提出
我國大學英語教學進行了幾十個年頭,改革也在繼續,但仍舊暴露了許多的問題。學生難以成為課堂主體,語法翻譯教學法普遍存在,極大地抑制了學生的主動性。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興趣難以被激發,喪失了學習英語的信心。教師的語言觀必然決定其教學方法和教學設計,也極大地影響著學生的英語學習。英語課堂沒有統一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案和教學設計,英語教師深知語言本身的功能,但在課堂上卻仍然采取傳統的教學方法,一切教學設計都循規蹈矩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勢必影響學生對英語語言的學習。
二、Krashen語言輸入假設與英語聽說教學
根據Krashen的語言假說,1.習得-學習假說,外語習得與母語學習不同,外語學習理論不能照搬母語習得理論;2.自然順序假說,即要求外語教師們盡量利用更多的原版外語材料給予學習者足夠的語言刺激,同時,外語能力的培養應遵循一定的程序,先聽后說,先讀后寫;3.監察假說,Krashen認為學習只是對運用語言進行編輯或監察,使用者需要有充足的時間,掌握要用的規則,并專門注意到語法的正確性;4.輸入假說。按照Kranshen(1985)的輸入假說,理想的語言輸入應具備四個特點,即可理解性、趣味性與關聯性、非語法程序以及足夠的輸入。
在英語聽說課堂,簡單的英文電影或慢速新聞聽力作為可理解性輸入更能促進外語習得。慢速新聞聽力體現外語的發音規律、語調、聲調及節奏的變化,學習者能練習在短時間之內迅速捕捉關鍵信息的能力。在此基礎上,教師根據學習者聽力能力的改進,逐漸將新聞聽力的內容由慢速變快速,將貼近生活化的電影情節逐漸向專業化的電影情節靠攏,目的在于向學習者輸入一些超出其習得能力之外的語言輸入,經過長時間的語言輸入的刺激,學習者必將在聽說方面的能力有所增強。
語言輸入假說的第二個特點是趣味性和關聯性。Krashen(1985)認為“語言學習者應該對語言的可理解性輸入感興趣,最好使他們意識不到自己在學習外語,并把其學習的注意力放在語言的意義上”。這種無意識的語言學習更能實現社會關聯性,實現通過使用語言進行社會交際才是語言學習者所要達到的目標。大學英語“視聽說”課堂不能完全以聽來帶動,聽相對于說來講是被動的學習行為,實現說才能提高學習者的主動性,才是英語“視聽說”課程所達到的目標。
三、有效進行聽說和讀寫教學的建議
大學英語教學的聽說和讀寫仍是由一名教師擔任,這種安排有其不合理之處。聽說與讀寫有其各自不同的教學方案和教學設計,教授聽說和讀寫的教師也應該是獨立的。這樣,教師可以集中精力備課,進一步挖掘和探究新的教學方法,使英語授課更加精和專,在英語課堂中實現學生學習利益最大化的目標。
新聞聽力教學和電影教學應該成為大學英語聽說課的重要環節。在Krashen的輸入假設理論中,有效的可理解性輸入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是有利的,新聞聽力和英文電影中標準的英語在糾正學生不準確發音的同時也必將提高學生捕捉關鍵信息的能力。筆者建議:首先,基礎英語課堂設新聞聽力內容,教師根據新聞素材的難易程度選擇聽力材料,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由慢速到快速。其次,電影素材以貼近大學生活、語言簡單、語速較慢的標準英語作為首選,然后逐漸加深難度。在選擇時,應以學生的專業背景為依托,選取電影最有利于教學的部分。先進行背景信息介紹,然后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輕松愉悅中接收英語無形的刺激和外語輸入,同時將外語學習作為無意識的活動,在這個無意識的活動中,學生能積極地參與分析問題、討論問題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英語學習不僅是學習形式知識,更多的是在練就英語技能的同時實現英語與社會的關聯度,也就是提高學習者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習者的聽說能力,是提高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重點。當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方向向專業英語靠攏,而“視聽說”因其鮮活、新穎、生動和廣泛的教學素材緊密聯系時代前沿,可作為改革窗口,實現聽說學習效果最大化。
參考文獻:
[1]韓剛.英語教師學科教學知識的建構[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1.
[2]胡壯麟,姜望琪.語言學高級教程[M].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2.
[3]曾澤林.Krashen語言輸入假說理論評述[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9.
(作者單位 河北金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