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 琪
摘 要:一個家庭沒有書,就等于一間房子沒有窗戶。書在日常生活中是有著重要地位的,對于人的成長也有著推動作用,不僅可以提高我們的生活情趣,使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有聲有色,還可以使教學工作變得更加游刃有余,擴寬職業道路,同時,對于下一代的影響也是潛移默化的。
關鍵詞:讀書;成長;教育
蔡康永說過: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18歲覺得英語難,放棄英語,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說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煩,越懶得學,后來就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錯過新風景。小時候一懶散,無非意味著成年之后,要用十倍的時間精力來補課。我的讀書生涯正是如此。
年少無知的我覺得讀書無用,所以懶散地度過了少年時光,正是讀書少,缺乏反思和辨別能力,做事也是率性而為,在我的人生選擇遭遇阻礙,教學中講課捉襟見肘時,才發覺自己掌握的知識太少太少。從此,我發奮讀書。
我的成長離不開書,書也使我成長得更快。
讀書能使我更好的反思,從而實現自我人生層次的提升和生命的升華。讀書對于教師很重要,因為我的職業要求,我必須博覽群書,迫使自己大量的閱讀,形成“立體”、牢固的知識體系,直至形成能力。漸漸地,也由被動讀書,轉為愛讀書。因為讀書,不僅使我開闊了視野,增長了知識,培養了良好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同時,也善于反思,提高了適應環境的能力。看看人家魏書生、韓軍、李鎮西等“那一代”教育的大家,他們在講課時對學科知識的系統整合和靈活調度,豐富廣博的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知識信手拈來,教育學、心理學、新課程理念運用自如,這些都是讀書讀到一定程度上才具有的游刃有余。作為一位職高教師不能只知道課本,也必須對其他知識有所知曉。這樣,我在課堂上、生活中,才能“胸藏萬匯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才能引經據典,妙語連珠,給學生以知識的充實和心靈的震撼。
人生活在社會中是離不開讀書的,人生任何階段都要保持學習的積極性。作為教師,更是如此,時刻做到“學生要一滴,教師要有一桶”的準備。在學歷上,正是讀書,使我增加思考的深度,不斷增長職業智慧,由最初的大專生成長為應用心理學碩士生。在工作上,由于工作的調動,職業學校的陌生環境讓我不知所措,但是由于讀書,讓自己很快適應了教學工作,并且成長為揚州心理協會會員、國家心理咨詢師,同時在學校長期擔任心理學的教學工作。如今,我已經把讀書當成一種樂趣,并自覺把讀書和教學結合起來,做到博覽、精思、熟讀,更好地指導自己的工作,在教學、生活中不僅關注“跑道”的設置,也關注學生跑的過程,讓生活成為一種教育,把教育變成一種生活。
以身示范——一個熱愛讀書的母親一定會影響一個熱愛讀書的孩子。身教無言,勝于言教。我的女兒也在潛移默化中發現了讀書的妙處和魔力。比如,孩子在讀《三字經》時,經常要求我給她講解意思,還要我講述其中的故事來幫助她理解。孟母三遷、孟母斷織、黃香溫席、孔融讓梨……女兒靜靜地聽著這些故事,她臉上的表情比平時嚴肅了幾分。她讀得特別動情,我問她為什么讀得這么好,她告訴我,是因為心里想著媽媽對自己的好。
其實每個孩子心里都有向善的愿望,都是想成為好孩子的。而《三字經》中所述的“人之初,性本善”強調了每個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這樣的觀點,會讓每個孩子都能感覺到自己的美好。都說“幼學如漆”,帶著孩子誦讀經典,不正是給孩子的人生涂上了真善美的溫暖底色嗎?
有人曾說:你不能增加生命的長度,但你可以改變生命的寬度,你不能改變生命的寬度,但你卻可以改變生命的深度,不知不覺中,讀書已使我的生命變寬變深。讀書,怎不是一種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