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玲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多媒體鋪助手段廣泛運用于我們的課堂,并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多媒體教學,不僅能創設情境,直觀展示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更有利于突破教學重、難點,節約課堂時間,加大操練力度并及時獲取課堂教學的反饋,鞏固課堂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教學實踐證明,在語文教學中合理適當地運用多媒體,相比于傳統語文教學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在閱讀和寫作方面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多媒體
一、多媒體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能力
多媒體教學手段能將教學中抽象的知識形象化,使常規教學手段無法展現出來的東西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如,教學課文《桂林山水》,本課是以欣賞和朗讀為主,教師通過直觀的課件,讓學生在觀看錄像和圖片的同時,感受到漓江水的靜、清、綠和桂林山的奇、秀、險。這樣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文本的感染力,使學生在欣賞中去體會桂林山水的美麗。在加深學生對桂林山水印象的同時,積累了優美的語言,也增加了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借助多媒體,由文到圖,形象直觀,學生不僅理解了語句,對文中蘊含的感情體會也更深了。
二、多媒體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感情朗讀能力
多媒體輔助教學,更加容易讓學生進入讀書之境,融入作者之情,激起共鳴的火花。在我們的文本中,有許多課文離學生的現實生活太遙遠,所以學生很難體會其中的意境和感情。我們常采用讓學生反復朗讀和教師講解的方法幫助學生體會情感,效果卻不盡如人意。但是如果配上一幅展現情景的圖片,一段恰到好處的音樂,或是一組恰如其分的鏡頭,再配以課文的重點內容或字詞,往往能喚起學生的共鳴,引起他們的思想認同。如,教學《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時,課前播放歌曲《讓世界充滿愛》,那哀婉的音樂與悲慘的景象相呼應,為本節課的學習定下了“基調”,齊讀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激起學生的情感,為下面的學習做好鋪墊。在教學第3自然段時,先通過視頻讓學生從聽覺和視覺上感受戰爭的殘酷和無情,然后教師示范讀,在傷感音樂的渲染下,使學生的情感也和教師達成共鳴,陷入了對父親深切的緬懷當中。當學生一次又一次用慷慨激昂的語調來呼吁“和平!和平!和平!”時,全班學生的情感達到了高潮,對于戰爭的痛恨、對于和平的渴望溢于言表。
三、多媒體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
多媒體教學具備文、圖、聲、像并茂的優勢,為學生提供了強大的網絡資源。采用多媒體進行習作教學,變教師枯燥、單一的講授為學生自主學習,能有效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平時積累少,沒有養成細心觀察、積累寫作素材的習慣,文章自然寫不好。多媒體走進課堂后,突破時空的限制,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素材,把現實生活中的情、景、事、物搬進課堂,引導學生進行再次細察,能喚起其形象記憶,調動他們思維,激發他們表達的欲望,發展他們的想象力。同時,學生還可以通過網絡以更快的速度,讓更多的人分享習作的快樂,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在交流評議中,每個學生的作文都能接受別人的評議,從中取長補短。
但是,教師使用多媒體教學要依據教學內容、目標和重點選用恰當的素材,使用不當則會弄巧成拙,達不到預設的教學效果。曾聽一位老師教學《和時間賽跑》一課,她下了很大功夫為作者林清玄樹立起一個非常“高大完美”的形象,當學生都對這樣一個能寫出如此美麗文字的作家欽佩、崇拜、充滿遐想時,老師把作者幾乎禿頂的照片放出來,頓時讓人唏噓不已,再問:“你從照片上看出了什么?”學生天真無邪的回答令我們哭笑不得,我想這和老師設計的初衷也大相庭徑。還聽過一些語文課,課件制作非常精美,內容豐富。一節課下來,學生只需看屏幕即可,書本成了擺設,課堂缺少了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所以,如果在語文課上一味以直觀形象的畫面代替文本閱讀,必然會弱化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閱讀能力和想象能力,甚至造成學生思維能力的停滯不前。
總之,多媒體的應用要以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為標準。我們在運用課件時要明確教學目標、明確課件的使用目的,在備課時就要從“關注課堂”轉變為“關注學生”。只有真正把學生放在教學的主體地位,才能實現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有效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