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爾琳
摘 要:語文綜合性學習以語文課程的整合為基點,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聯系,強調語文學習與生活的結合,以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綜合性學習主要體現為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緊密結合。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綜合性學
語文本來就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從它與各學科的聯系來看,天文地理、自然人文等各個方面都能在語文中得到反映。語文不僅是一種認識世界的工具,是學好其他各門課程的工具,同時還承擔著傳承文化的重要責任。教師想要做好語文綜合性學習,就要把握好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定義、內涵、基本特點以及意義,這是語文教師指導學生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基礎,我們將在此基礎上進行進一步的探究。
一、重視綜合性學習的重要性
隨著現今的教學改革逐步深化,對于初中語文的教學也在進行一些探索。教師首先需要順應現今的教育形勢,讓自己的教育觀念與時俱進。尤其注意和現今學生的思想和實際發展狀況相適應,加大對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力度,采取和綜合性學習相適應的對策和方法,加強對相關理論的研究學習。還要注重以學生為本,樹立正確的教學目標,從而激發學生對語文課程學習的興趣,保證教學的質量,為學生的正常發展助力。
對于綜合性學習的特點和目標,教師需要進行合理的研究和掌握。在樹立正確學習目標的基礎上,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采取科學的教學方法。比如,教師在對于教案的設計時,可以選取一些針對性較強的、特點很鮮明的案例來進行課堂教學。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從而保證綜合性學習能夠發揮最大的功效,讓綜合性學習進入良好的發展軌道,實現高效、優質的課堂教學。
二、綜合性學習注重自主性、實踐性和開放性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自主設計和進行探究。充分地發掘和利用生活中的語文學習資源,讓學生進行自主性活動。對于綜合性學習,不要因循守舊、畫地為牢、越俎代庖。特別是在新教材中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本身具有開放性和面向生活、面向實踐的特征,具有極強的引導性、示例性和選擇性的特點,這和具體的閱讀教學有著本質的區別。在實踐方面要及時地矯正過于依賴課本和對于課本的運用主要停留在閱讀教學上。尤其是對于語文中的一些綜合性學習的單元和課文中的選文放在課堂之中,并沒有什么新意和特征地進行教學,這就完全背離了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本質特點。
語文教師要善于在課堂中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創造性,讓他們敢于打破定式思維,對于同一問題進行多角度和全面的認識和思考,教師在認識到學生的問題和不足的基礎上對于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需要進行及時的反思,在這個基礎上擬定新項目。當然,語文的綜合性學習還具有探究的特點,不僅需要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有效的互動,還需要在學生之間進行良好的互動。教師要注重和學生一起進行體驗和探究,做好自主性、實踐性和開放性的結合。
三、采取靈活多變的學法和教法
學生是整個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需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和語文學習的特點,觀察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對于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進行保護,這樣才能充分地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和不斷進取的精神,從而倡導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學習。
對語文進行綜合性學習,有助于學生在感性的自主性活動中全面提升自身的語文知識和素養。這是有效地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和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進行綜合性學習需要注重突出學生的自主性,注重激發學生進行主動積極參與的精神意識,主要讓學生自主設計和組織活動,尤其需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
對語文進行綜合性學習,在于倡導學生進行主動的參與和樂于探究以及勤于動手,從而不斷地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方面的能力,還有獲取新知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還有一些合作和交流方面的能力。學生通過自主合作的活動,鍛煉了他們的各種能力。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一種活化的學習,這其中的學習對象、學習的內容、學習的環境都是活的。除此之外,學習的過程、學習的方法和學習的手段都是活的。這既需要教師采取靈活的方式進行教學,又需要學生運用各種學習策略開展綜合性的學習,在教師和學生生綜合運用這些手段和方法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凸顯體驗學習以及探究性活動,讓學生參與到這些環節之中,從而提升學生運用科學的認識方法和解決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有助于學生在語文學習和生活中,逐步塑造他們創造性和主體性的人格。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一種綜合聽、說、讀、寫的課程目標、綜合多種多樣的學習方式、在語文學習中滲透多種學科知識與能力的實踐活動。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以學生發展為中心,圍繞語文課程目標,緊密聯系學生生活,注重綜合性、主體性、參與性、生成性的學習方式。
參考文獻:
[1]劉嵩.拓展教學探究空間,提升語文教學成效: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開展探究式教學的幾點體會[J].考試周刊,2010(44).
[2]王水法.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中教師角色重構初探[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