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
摘 要:在當前課改形勢下數學教學的理想追求,就是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本文從五個方面闡述了教師要從根本上改變觀念,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設平等、和諧、輕松、愉悅的氛圍,以高質量的問題情境導入新課,啟發學生思考,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親自實踐、在嘗試中獲得新知識,適當運用激勵性評價,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始終保持旺盛的學習勁頭,從而建立學習數學的信心,使數學課堂更具魅力。
關鍵詞:學習情境 主動參與 親自實踐 評價方式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2(c)-0148-01
葉瀾教授說過:“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因此,數學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動態過程。實施課堂改革,使得教學由知識立意轉為能力立意,回到了教育的本源,也就是以學生為教育的主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1 轉變教師的角色,幫助學生自主探索、發現數學新知
教師過去一直被視為知識的傳授者,充當著“演員”的角色。以往老師講的雖然很精彩,但是能算是一場無人喝彩的獨角戲,自己激情澎湃,可學生卻冷眼旁觀。現在每節課討論展示時,學生都變成了主角,每個人都想把自己最好的展示出來,老師只要當好“導演”,學生就能源源不斷地給老師驚喜。韓愈的《師說》中一句“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教師形象的名典。新課改后的現代教師不再是課堂上的絕對權威,不再是居高臨下的講授者。而是搖身一變,成為學生活動組織的引導者,與學生共同學習。在適當的時候,適時去點撥、引導那些有疑問的學生,而不是簡單地告訴他們。教師與學生是一種平等和諧關系,與學生共同探討學習。
2 以開放性的問題引入,創設有效的學習情境
新教材精選了很多與實際有關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注重實用性,能拓展學生的視野,重視學生親身經歷與建構知識體系的形成過程。數學教師不應直接以教材本身作為出發點,而應該提出對整堂課起關鍵作用的、學生經過努力才能完成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一個好的情景,一個合適的引入,能把學生的求知欲引發出來,引導著他往下聽,不是你想讓他聽,而是他主動想聽因為他要探尋自己的答案。
案例1:在教學等比數列的求和公式時,可以以億萬富翁與“指數爆炸”的故事作為新課導入:假如億萬富翁打算與小明簽訂一份合同,他可以借給小明100億元,還款要求是:第一天小明只需給他一元錢,第二天給他二元錢,以后每天給他的錢數是前一天的兩倍,50天之后剩下的錢歸小明,小明能簽這份合同嗎?學生們會積極的討論,有的人說可以,有的人懷疑。在教師的引導下,同學們得出了計算小明還錢總數的計算公式1+2+22+……+2n,自然進入新課。而且課后同學們經過計算發現富翁總共給小明100億元,而小明卻要給富翁約11 259 000億元。這也讓同學們驚奇和興奮的同時,知道了在對待數學問題時,直覺是不可靠的,只有進行科學的計算才能讓自己不吃虧!
一個高質量的問題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確立學生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這樣的問題情境下,再注意給學生動手、動腦的空間和時間,學生一定會想學、樂學、主動學。
3 調動學生主動參與、親自實踐、在嘗試中獲得新知識
荷蘭數學家弗賴登塔爾說過:“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把本人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如果只是把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不實行“再創造”,他對學習的內容就難以真正理解,更談不上靈活運用了。新教材安排有許多社會實踐活動和探究問題,要求學生討論交流,自己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合理猜想,合作設計探究方案,共同或獨立完成探究。通過學生自主的嘗試活動,在感知的基礎上有效地揭示知識的內在聯系,從而使學生獲取知識,提高各種能力,實現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
案例2:橢圓方程這一節課,可以讓學生親自制作橢圓,從而領悟橢圓定義的真正內涵。因為繩子長度不變,即到兩定點的距離之和不變,從而對概念有真正的理解。讓定點間的距離變大或變小,保持繩的長度不變,讓學生體會并發現定長與定點間距離如何影響橢圓的形狀,教師適時總結離心率。讓學生互相討論,積極動腦,充分表現自己,克服思維惰性。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認知潛能,要讓學生自己去研究、發現,在自主探究中體驗,在體驗中主動建構知識。
4 創設疑惑陷阱情境,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討論
數學教育家喬治﹒波利亞指出:“直接從教師或書本那兒被動地不假思索地接受過來的知識,可能很快忘掉,難以真正變成自己的東西。”而以問題作為出發點,通過揭示教學自身的矛盾來引入概念,能激發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學生產生迫切學習的心理,從而造成積極活動的課堂氣氛。以突出引進新概念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進而調動學生了解新概念的強烈的動機和愿望。
比如在講解三角函數的定義時,初中用直角三角形三條邊的比值進行的定義,高中階段學習了正角負角的概念后,顯然已經不合適了,該怎么定義呢?引發學生思考,進而得到用直角坐標系中角的終邊上一點的坐標來進行定義。
5 采用靈活、開放、動態的課堂學習評價方式,突顯評價的激勵作用
傳統的評價方法往往以紙筆考試為主,簡單地以考試結果對學生進行分類,過分注重分數,而忽略了學生個體差異和個性化發展的價值,忽略了對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心理素質以及情緒、態度和習慣等綜合素質考查。實行新課程改革后,學生分小組討論,合作探究,教師也應探索新的評價模式,我們要多嘗試采用小組積分、鼓掌激勵、創意設計等靈活多樣、開放的評價手段與方法,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突顯其學習和發展的過程,并加強對學生能力和素質的評價,力爭全面描述學生的發展狀況。
創設了有效的學習情境,合理提出本節課的問題,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思維積極,參與程度高,教學效果一定很佳。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討論是情感交流和溝通的重要方法。教師與學生的討論,學生與學生的討論是學生參與數學教學過程,主動探索知識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新課改教學要依照教學目標組織學生充分討論,并以積極的心態互相評價、相互反饋、互相激勵,只有這樣才能有利于發揮集體智慧,開展合作學習,從而獲得好的教學效果,使數學課堂也更有魅力。
參考文獻
[1] 李博.新課改對數學課堂的要求[J].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1(10):10.
[2] 陳愛文.新課改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之我見[J].江西教育,2011(4):58.
[3] 葉瀾.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