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月平
摘 要:本文以培養幼兒的問題意識和問題能力作為研究點,以“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促進幼兒發展”為歸宿,在理論探討與實踐參與的基礎上,從“以環境為依托,激發幼兒的問題意識;教給幼兒提問的方法,誘發幼兒提問;正確對待幼兒的提問,讓幼兒在問題情境中成長”,三個方面來研究幼兒問題意識和問題能力的問題。
關鍵詞:幼兒 問題意識 問題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2(c)-0162-01
1 以環境為依托,激發幼兒的問題意識
《綱要》提出:兒童通過與環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開展活動。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把環境冠于“不說話的老師”這一美名。其意是指:教師可以將自己的教育目標與要求蘊涵在環境之中。因此,我們應為兒童創設適宜的環境,激發他們的問題意識。
1.1 營造寬松、和諧的心理環境
讓孩子保持強烈的求知欲,必須要給孩子一個好的心理環境。和諧的師幼關系能極大地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因此,教師要努力為幼兒營造一個寬松和諧、有安全感、能大膽嘗試探索的心理環境,從而引發他們對事物的探索興趣。對幼兒的問題,教師要給予積極應答、鼓勵和肯定,多贊揚他們的異想天開,并注重針對不同水平的幼兒給予不同的指導和幫助,真正做到面向每一位幼兒。如:教師一個親切的微笑、信任肯定的目光、和諧的態度和熱情的贊話;當孩子生成的問題非常幼稚,甚至不得要領時,教師仍要給予積極鼓勵和引導,啟發他們提出機智、成熟的問題等等。
1.2 創設多元的物質環境
將幼兒引進問題世界的第一步就是引發其提問的動機。我們根據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和需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創設易于引發幼兒探究興趣的問題情境,幼兒會很快融入到這樣的環境中,并根據情境一步步完成探究活動。如:科學實驗操作室,設置了“光區、力區、電磁區”等區域,主要供幼兒動手操作、試驗和探索。通過操作,幼兒的觀察、思考、推理、判斷、發現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
1.3 多姿多彩的自然環境
大自然生機勃勃,變化萬千,蘊涵著無限的奧秘和樂趣。幼兒不僅可以從教師預設的活動中發現生成問題,從客觀事物的觀察中發現生成問題,更可以從大自然中不斷發現生成問題。如四季的變化:為什么秋天樹葉會變黃?為什么冬天會下雪?等等。
環境是潛在的教育資源,能對幼兒起潛移默化的影響。適宜的、趣味化的環境更易吸引幼兒去探索、去發現。教師要想方設法讓環境和材料活起來,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們的問題意識始終保持覺醒狀態。
2 教幼兒提問的技巧,啟發幼兒提問
好奇是幼兒的天性,一些幼兒之所以很少提問,甚至不提問,主要是因為其一沒有接受新的刺激,觀察力弱;其二受其認知、能力水平的限制,不懂得如何提問。因此,需要老師帶領幼兒去觀察新事物、新現象,去關注他們,了解他們,探明他們好奇在哪里,疑惑在哪里,然后引導他們提出問題。
2.1 讓幼兒自由觀察、探索,引發提問
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去觀察、探索,讓他們通過看、摸、聽、聞等多種感官來感受新事物、新現象,引導他們在觀察、探索中產生疑問,提出問題。如此反復練習,就能逐步培養孩子好問的習慣。如:在一次科學探索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多種操作材料,讓幼兒自由探索。通過操作,孩子們發現了許多問題:“為什么重的木塊浮起來,而輕的鐵球反而沉下去?”“有什么辦法可以讓鐵球浮起來?”等等。
2.2 優化教師的問題,啟發幼兒提問
每個活動都有它的重難點,活動的效果如何主要是看幼兒能否圍繞重點展開思維。教師不再是知識文化的傳播者,而是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在活動中教師要圍繞重難點,提出開放性的問題,讓幼兒自己帶著問題去探究、去學習、去發現問題。如:在“認識豬”的活動中,最后我以開放性的提問“豬身上有些什么寶?”進行總結。幼兒們在回答的同時又提出了許多問題:“豬皮是怎么做成衣服和皮鞋的?”“豬毛有什么用?”“豬喜歡吃什么?”等等。
把好奇心轉換為一個個問題,這樣才能引起幼兒進一步探究的興趣。這種從好奇到提出問題的養成,會使幼兒受益終身。
3 正確對待幼兒的提問,讓幼兒在問題情境中成長
幼兒是好奇好問的,教師對孩子提問的態度和回答方法將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求知欲望和智力發展,因此,要正確對待幼兒的提問。
3.1 保護幼兒提問的欲望和問題意識
孩子從呱呱落地,就對大千世界充滿好奇,充滿疑惑。他們的問題有時問起來沒完,有時又讓你忍俊不禁、無從回答。如果教師敷衍了事或過多地加以限制,久而久之,就會扼殺孩子的提問天性,這將導致其智慧的萌芽逐漸枯萎。反之,教師積極的回應、肯定和鼓勵的態度,會促進幼兒積極思考,從而產生更多、更深層次的問題。
3.2 分析幼兒的提問,關注幼兒的發展需要
幼兒的問題雖然千奇百怪,無所不有,但仍然可以從中發現他們關注的重點,教師要及時進行分析、整理,適時提供相應的幫助,支持他們深入探究。如戶外游玩時,一些小朋友聚集在一起觀察螞蟻,喂食螞蟻……老師仔細聆聽著他們關于螞蟻的話題:螞蟻怎么都是黑色的?螞蟻喜歡吃什么東西?螞蟻怎么總是排著隊走路?……不起眼的螞蟻竟引出了好多有趣的問題。我發現他們的關注點已經不再僅僅停留在“對螞蟻外形的觀察上”,他們已對螞蟻的食物、生活習性等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我組織了相關的集體教學、飼養觀察等活動,滿足了幼兒進一步認識螞蟻的需要。由于幼兒各自的興趣愛好不同,顯示出問題的多樣性,這就需要老師善于從眾多的問題中進行篩選,捕捉幼兒不同的關注焦點,滿足幼兒的探究需要。
3.3 正確回答幼兒的提問
幼兒的年齡小,知識經驗匱乏,加之對教師非常崇拜,認為老師說的都是對的,所以教師必須正確回答幼兒的問題,如果教師給予錯誤的答案,有可能會對幼兒產生終身的影響。
對于幼兒的獨立思考和創新精神教師要小心翼翼地加以保護;對于幼兒的發展需要教師要細致、耐心地加以關注;對于幼兒的提問教師要正確地加以回答,讓幼兒在問題情境中茁壯成長。
阿基米德曾經說過:“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地球。”我們應該給幼兒一個怎樣的支點呢?—— 那就是探索興趣和創新能力。提問正是激發探索意識、產生創新能力的基礎。幼兒用提問表達著對世界的關注,我們要讓每一個孩子都成為“問題孩子”走出幼兒園,讓孩子學會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成為愛學好問的孩子;讓我們在實際教學中,關注幼兒的興趣需要,從問題出發給幼兒提問的權利、思維的空間,表達的機會;讓我們創設一種綿延不絕的問題情境,讓幼兒有所新發現、有所新思維、有所新發展、有所新創造!
參考資料
[1] 袁振國.教育新理念[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
[2] 王秀玲.把創造還給教師,把課堂還給幼兒[J].學前教育研究,2003(6):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