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偉
摘 要:在小學英語的教學中,我們往往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一節課下來教師教得非常吃力,學生學的也十分吃力。這樣的情況直接影響了我們講授英語知識的激情。筆者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發現,小學生學習英語沒有自己的習慣,才會出現上述狀況。在本文中從課前預習,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前哨”;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主要陣地;課后復習,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守衛”;借助工具,給予學生自學的一把“開山斧”。
關鍵詞:課前預習 課堂教學 課后復習 自學習慣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2(c)-0172-01
對于小學生來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于學生學習英語知識。在小學英語的教學中,我們往往會遇到這樣的情況,一節課下來教師教得非常吃力,學生學的也十分吃力。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在平日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注重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尤其是獨立學習的習慣。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自學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其不僅是學生繼續深造的需求,還是學生步入社會后生存與發展的需求。另外,自學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有步驟、有計劃的引導,監督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前提。現在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筆者在培養小學生的英語自學能力方面的嘗試和成效。
1 課前預習,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前哨”
課前預習,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環節。在初始的階段,我們往往會安排學生從新單詞的聽說讀寫開始,特別是對于那些英語基礎比較差的學生,通過有效的聽讀,能夠快速有效地融入到新內容的教學中。另外,我們要注重“評價”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的給予學生正確的評價,為學生的學習注入新的活力,從而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興趣。久而久之,學生就能夠掌握自學活動的要領,得到教師給予的肯定,學生就會更加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從而不斷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自學的內容,往往是要求學生運用自己已經掌握的英語知識,預習即將學習的新知識。學生在預習新知識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一些不認識的單詞或者短語,學生通過自己查閱字典理解單詞和短語。這樣一來,學生對于新單詞的影響就會比較深刻,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很容易就能夠把握住課堂學習的重點,還能夠培養教師的教學。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看到學生身上的自信,從而更加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從而不斷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2 課堂教學,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主要陣地
學校的教育應該不斷加強指導學生學習的工作,使學生不僅學到知識,還能夠掌握學習的方式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從而使學生具備自學的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做鋪墊。教師施教的主要陣地就是課堂教學,因此要想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就必須要選定適當的教方法,合理的運用課堂教學的寶貴時間。面對豐富多彩的英語課,老師要采取靈活的方式進行授課。如果每篇課文都按先學字句,后學句篇的步驟進行,勢必使學生產生厭惡感。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為了使每節課都有新鮮感,我在授課中力求運用多種方法,如精講、略講、對比講、學生練,精心設計出趣味性的問題等,從多方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要使語文教學的方法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很重要,方法得當,學生仁受益匪淺,得到啟示,就會從不同的角度來自學,以適應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有意無意間就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我教給學生“五讀”的自學方法:即通讀—— 不讀錯別字,不破句;默讀—— 劃出生字詞,查字典,讀懂詞;細讀—— 重點部分精雕細刻;品讀—— 將自己認為的好詞妙句劃下來;賞讀—— 有感情地朗讀,教師點撥而已。
3 課后復習,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守衛”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具有傳授知識于學生的責任,還具有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責任。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從而使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在小學教育階段,學生掌握的言語知識結構相對于比較簡單,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也就是說,學生還是遠遠不能夠將英語作為交際工具運用,必須要需要在日后一如既往的進行學習、練習以及提高。但是,課堂教學的時間畢竟有限,要想學生牢固的掌握英語知識,就必須要讓學生在課后能夠繼續深入學習,檢驗自己掌握知識的情況,從而使學生能夠將新知識變為自己的知識。筆者在教學中,往往會結合課堂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一些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文本,使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不斷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4 借助工具,給予學生自學的一把“開山斧”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有很多學習工具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存在的。例如,英語詞典、電腦網絡等等。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掌握運用英語詞典的技巧,使學生運用英語詞典進行自主學習。在早讀課上,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自己自學的詞語,抄寫到一張紙上,放在桌子的左上角,給予教師檢驗學生自學的機會。這樣不斷的自學過程中,學生的自學能力想不提高都難,培養學生自學的良好習慣更加是水到渠成。另外,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電腦網絡已經進入到我國的大多數家庭中,因此,在教師講授新內容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回家里在網絡上查找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內容和背景資料。學生對于西方文化還是比較感興趣的,我們可以運用一些有趣的話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但是,我們還是要避免網絡的負面影響,盡量減少網絡對于英語課堂教學帶來的負面影響,使其成為學生自學的一把“開山斧”。
綜上所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自主學習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獲得成功的,而是需要教師時刻把學生放到課堂的主體地位,不斷的優化英語課堂教學的結構,不斷完善創新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從而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主動性,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不僅要教學生“學會”,還要教學生“會學”,使他們養成自學的習慣,為以后的繼續學習鋪平道路。
參考文獻
[1] 鄧紅英.加強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C]//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5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5.
[2] 陳思銀.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數學的意識[N].江蘇教育報,2010.
[3] 奧云托婭.班主任引導家長幫助小學生養成學習習慣的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4] 項立芳.淺談初中學生英語自學能力的培養[C]//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英語專輯),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