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摘 要:環境塑造人,環境中形形色色的人與事構成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幼兒的心態正是在這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中發展形成的,所以要重視創設良好的育人環境,開展能夠促進幼兒積極心態形成的各項活動,在各項活動中更要重視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正確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促進幼兒積極自我概念和積極心態形成,為幼兒的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的素質基礎。
關鍵詞:積極心態 自我概念 活動
中圖分類號:G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2(c)-0195-01
積極心態環境指的是人們主動、積極、勇敢、豁達、自信、正確對待問題,不失去希望等一切樂觀、積極、健康的品質。積極心態是幼兒親社會行為產生的內驅力,是社會性教育內容之一。隨著獨生子女政策的普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顯得格外珍貴;又因家庭背景的不同,教育觀念的不同,使得目前階段的幼兒心態存在著一些問題:缺乏主動性、自動性、以自我為中心、盲目的優越感、耐挫性差、不能正確對待自己的缺點、不敢嘗試、不能與伙伴和睦相處、不懂合作等。這些問題若不解決,會對幼兒的成長有不良影響。那么如何培養幼兒的積極心態呢?
1 要了解幼兒積極心態養成的相關因素
1.1 健康的自我概念
健康的自我概念是幼兒對自己的客觀認識。它是幼兒正確對待自己的依據,也是正確對待其他人與事的基礎,更是積極心態產生的根本,所以培養幼兒的積極心態首先要重視培養幼兒健康的自我概念。
1.2 文明的育人環境
(1)文明的家庭環境:父母在正確觀念指導下的關愛,使幼兒可以得到合理的物質、精神營養,自我感覺很好,進而產生健康的自我概念,這樣就會自愛、自重、自強、友善,形成良好的情感態度,使心態積極。心態積極就會成為積極向上、與人為善的內部驅動力。
(2)文明的幼兒園環境:幼兒園正確的辦園理念、良好的園風、健康的組織文化氛圍、班級工作人員之間良好的關系營造的友好、互助、合作氛圍,民主、關懷、寬容、接納、尊重、鼓勵的班風,更是形成幼兒積極心態的適宜土壤。
(3)和諧的社會環境:社會規則、生活秩序等創造著和諧,體現著文明的力量,是人們幸福生活的保障,幼兒浸潤在這樣的環境中耳濡目染、親身體會,利于孕育積極向上的心態。
1.3 優美的自然環境
幼兒愛在自然中玩耍,自然環境對幼兒成長的作用無言而切實存在,他們好奇的天性和各種能力在這里得到滿足和培養,優美的自然環境為兒童積極心態的產生提供了一個廣闊空間。
2 要了解幼兒積極心態的培養途徑
根據幼兒積極心態養成的相關因素得知,活動能將幼兒與各種環境聯系起來,是培養幼兒積極心態的重要途徑。
2.1 幼兒積極的自我概念是在活動中形成和發展的
活動中,幼兒對成功和失敗都會有一定的體驗。以成功為主的體驗有利于積極自我概念的建立;以失敗為主的體驗卻容易導致消極自我概念的形成。以科學活動中幼兒的表現為例:老師設計的活動使幼兒屢屢有了成功體驗,且幼兒會更加投入,再加上教師的正面評價,幼兒會認為自己很能干,積極的自我概念得以建立;反之則建立消極的自我概念;但是,在以成功體驗為主的基礎上加以適當的挫折體驗,會使幼兒冷靜地了解自己,知道自己不是萬能的,而是優點弱點兼有。健康的自我概念建立了,幼兒自我感覺會很好,使積極心態的形成才成為可能。
2.2 民主融洽氛圍下的班級活動能夠促進幼兒積極心態的形成
在活動中,幼兒通過互相觀察、模仿、商討、爭執、幫助等方式來交流和互相影響,建立關系;教師在活動中通過對幼兒的直接指導、溝通、評價等方式與幼兒建立感情,以自己的人格力量獲得幼兒的信任,從而建立融洽的師幼關系;通過活動和活動中教師對自己位置的正確把握以及幼兒之間的積極影響,使文明班風得以形成。所以,離開了活動,幼兒積極心態環境的形成和發展無從談起。
2.3 活動中教師要尊重幼兒主體地位、正確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是促進幼兒積極自我概念和積極心態形成的關鍵,能為幼兒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1)懂得孩子獨特的身心發展特點和需求,選擇合適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給孩子一個支持性的環境允許其自主建構,使幼兒的思維參與到活動過程中,注重幼兒學習時內化的過程,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2)了解個體差異的存在并實行個性化的教育,讓孩子們的發展契合天賦、不拘一格、各具特色。根據瓦格納的多元智能說,每個孩子的潛能不同,個性特點不同,所以對教育的需求不同,教師應結合每個幼兒特點提供有針對性的、個性化的教育以適應不同幼兒的需要,教師要善于發現孩子的優勢與興趣所在加以培養。(3)尊重孩子人格,建立良好的師幼互動關系,在積極的師幼互動中開啟幼兒心靈,使幼兒能“尊其師信其道”,樂意接受教師的影響和教誨,在良好的師幼互動中促進孩子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4)以多元化的標準評價幼兒,幫助幼兒獲得成就感、樹立自信心;杜絕侮辱、歧視、簡單粗暴以及專業知識匱乏帶來的對孩子自尊和自信的摧殘以及對心靈的禁錮。教師要善于觀察幼兒,獨具慧眼,發現幼兒潛能和優勢領域,擔當好幼兒發展支持者、引導者的角色。(5)理解孩子不同背景下的不同需求,給予引導、滿足和支持,實現有效的教育;同情孩子所承受的壓力和委屈,給予疏導和幫助,為孩子的道德發展打好情感和心理的基礎。(6)有悲憫情懷,對待特殊孩子予以接納、愛心和研究以及正確教育。創設和諧、寬容、接納的班級教育環境,以愛心、耐心、細心和責任心滿足特殊孩子的特殊需要,尊重特殊幼兒人格,培養幼兒健康個性,幫助特殊幼兒融入集體,與伙伴和睦相處。幼兒是正在發展中的人,言行出現錯誤是正常和自然的事情,教師要耐心、公平對待幼兒的錯誤行為,給予他們解釋的機會和改善的時間,要善于等待,以免簡單粗暴使幼兒受委屈,傷害幼兒心靈,妨礙幼兒發展。
2.4 文明的社區和自然環境是通過活動對幼兒產生影響的
活動是聯系環境與幼兒的橋梁。通過開展各種對社會的觀察和實踐活動,使幼兒學習社會規則、感受社會規則的力量,從而主動遵守、維護、創建合理的班級規則;通過開展各種觀察和探究自然的活動,探索自然奧秘、感受自然的美好,形成愛護自然的意識等等,在積極體驗的基礎上積極心態就會自然生成。通過接觸自然,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幼兒對大自然建立起了濃厚的感情,了解了人類與自然的關系,便對自然有了一份感恩,便會樂意保護自然,愿與自然和睦共存,這些都是積極心態形成的基礎。
總之,幼兒活動是培養幼兒積極心態的重要途徑,所以要開展豐富多彩的各種活動,包括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各種活動、家庭活動和社會活動。在積極開展豐富多彩活動的過程中,既要加大不同領域活動之間的聯系與滲透,同時還要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正確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才會使幼兒積極心態逐步形成。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解讀[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