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娜
摘 要 pekrun(2002)年提出學業情緒這一詞,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而學業情緒作為教育過程中一種非智力因素,在學生的成長和學習中發揮重要作用,學業情緒和學業成就有這密切的關系。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有著特殊心理和特殊的情緒。大學生的學業情緒對大學生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本文主要從學業情緒理論和相關研究出發來探討大學生學業情緒對學業成就的影響。
關鍵詞 學業情緒 學業成就 大學生
一、學業情緒的概念
學業情緒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情緒,這對學習結果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也就是對學業成就的影響。Pekrun在2002年提出學業情緒,心理學界還沒有統一的定義標準。我國學者對學業情緒做出了許多研究和定義,俞國良、董妍認為:學業情緒不僅包括學生在獲悉學業成功或失敗后體驗到的各種情緒,同樣也包括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情緒體驗,在日常做作業過程中的情緒體驗以及在考試期間的情緒體驗等。李常弘、張麗莉對學業情緒也做了相關定義,認為學業情緒是與學習過程相伴隨而產生的,是對待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效果等的態度體驗。李磊、郭成在研究青少年學業情緒時認為學業情緒是指學生在學業學習過程中所體驗到的所有情緒,學業學習包括所有的學習活動以及與學習有關的活動的各種因素。
良好的學業情緒有助于大學生認知活動的順利開展。學業情緒可以通過大學生的成就目標、歸因、自我效能感、自我調節等直接影響學生的認知活動。良好的學業情緒有助于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學業情緒影響學生的學習動機。研究表明,一個人只有內在有足夠強大力量的動機的時候才能促使其主動學習,主動探索。良好的學業情緒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當前的教育體制已經將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列入了重點,我們教育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使學生在身心兩方面獲得全面的發展。從教育教學的實踐中我們發現,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學習壓力大造成的,如果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業情緒必然會將壓力變成主動學習的動力,從進而促進大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二、學業情緒和學業成就的關系
學業情緒對學業成就的影響是非常復雜的,pekrun等人也提出了學業情緒和學業成就的關系的“認知—理論模型”,指出學業情緒聯合起來影響學業成就,而學業成就又能回饋反作用與學業情緒。許多學者也證明了這一結論。陸桂芝和龐麗華在考察學業情緒和學業成就之間關系,發現十三種學業情緒對學業成就的聯合預測達到極其顯著的水平,其中只有“無助”能極其顯著地預測學業成就,除惱火外,學業成就對其余十二種情緒回饋作用顯著。董妍、俞國良研究發現積極高喚醒學業情緒對學業成就沒有直接影響,積極低喚醒的情緒能直接積極預測學業成就,消極高喚醒與消極低喚醒學業情緒能夠消極預測學業成就。
三、大學生學業情緒與學業成就的相關研究
前面我們探討了兩種之間的關系是雙相的,大學生作為特殊的學生群體,是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時期,是處于人生的黃金階段,這個是侯容易出現偏差,情緒發展不協調。情緒問題成為了高校心理教育工作的重點。做為以學業為重的大學生們,那學業情緒和學業成就就是情緒問題里的重中之重了。
Perry通過一相研究探討了大學生的學業控制感,發現學業控制感可以影響學業情緒進而促進學業成就,控制感高的學生會取得較高的學業成就,他們有較少的焦慮情緒。馬惠霞、舒世將等研究大學生考試情景下的學業情緒中,大學生考試中主要學業情緒有7種:愉快、自豪、希望、焦慮、羞愧、失望和厭煩,消極學業情緒與學業成就密切相關。成就較低的學生學業情緒消極較多,成就較高和中等的學生學業情緒消極的較少。在大學里無處不在的都是考試,能力的表現一大部分體現在考試上了,大學生要保持積極的學業情緒,而取得較高的成就。
四、提高大學生學業情緒和學業成績
Pekrun研究學業情緒時證明積極的學業情緒除了放松外,都預測了高學業成就,消極的學業情緒預測了低學業成就。培養大學生積極的學業情緒可以提高學業成就,提高學業情緒可以從幾個方面入手如:教師教學品質、控制感、歸因、自我概念、課堂成就目標、父母的期望和理解等。
歸因是人類的一種普遍需要,每個人都有一套從其本身經驗歸納出來的行為原因與其行為之間的聯系的看法和觀念。歸因是主觀的而不是事物本身的原因,歸因也能影響一個人學業情緒。大學生遇到問題要主觀歸因,樹立積極的學業情緒。
自我概念是一個人對自身存在的體驗。它包括一個人通過經驗、反省和他人的反饋,逐步加深對自身的了解。大學生要學會了解自己,通過自身的了解,提過高學業情緒。
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和方法是影響學生學業情緒的重要因素。大學生這個特殊的群體不能用獨立或者是不獨立來形容,因為他們處于邊緣狀態,他們的心理還不完全成熟,自我的控制能力相對比較薄弱,所以他們更加需要尊重,需要寬容。教師的工作態度、責任心與使命感,以及教師的個性情緒體驗都會對學生的學業情緒產生一定的影響。
課堂成就目標是大學生作為學生的角色更加關注的東西,高課堂成就目標對大學生來說是一個更加有挑戰的任務,學生的角色要求他們帶入更加積極的學業情緒,但是課堂成就目標如果過高,反而超出學生的承受能力,而導致消極的學業情緒。
家庭環境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大學生的學業情緒。“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中國式父母的定位一直是大學生學業情緒的一個壓力所在,父母的過高期望會導致學生出現消極學業情緒。再者,家庭中缺乏有效溝通的氛圍也會讓學生的消極學業情緒無法找到釋放的出口。
五、展望
總得來說學業情緒和學業成就的影響是互相的,但是在學業情緒和學業成就方面的研究還是模糊的,不明確也不完善的。許多學業情緒和學業成就都是針對青少年的較多,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是從青少年走向成熟的階段,需要更多的學業情緒的研究和關注。學業情緒和學業成就的研究應該從多方面去研究。現在學業情緒和學業成就的研究,大多都局限于問卷法,而情緒組成過程復雜,所以應該采用更多的方法如:觀察法、實驗法等。
參考文獻:
[1]俞國良,董妍.學業情緒研究及其對學生發展的意義[N].教育研究,2005.10.39-43.
[2]李常弘,張麗莉.淺談情緒調節及對學生學業的影響[N].遼寧省交通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3):57-58.
[3]李磊,郭成.青少年學業情緒研究綜述[N].貴州教育學院報,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