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妙琴
摘 要:當代少年兒童,普遍存在嬌氣,遇到挫折就灰心喪氣的現象,教師要培養其健康向上的人格,提高受挫能力。
關鍵詞:育人環境;心理健康;容忍力
當代少年兒童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他們大多是獨生子女,隨著生理和心理的教育發展及競爭壓力的增大,思維方式發生了變化。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現就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略談一點粗淺的認識:
一、創設健康向上的育人環境是前提
學校這個特定的育人環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教育是至關重要的。作為一個班主任,首先要時時處處注重自身修養,在學生心中塑造一個良師益友的美好形象,創設一個既嚴肅又活潑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既能學到知識,又受到教師人格形象的熏陶。其次,要努力構建學生愉快學習知識的樂園,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因此,創設民主、平等、充滿歡樂氣氛的學習環境至關重要。作為班主任更要一碗水端平,不要重優輕差,要一視同仁,對于好的學生不放松,相對較差的則發現其更多閃光點,多予以關心和鼓勵。
二、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是關鍵
學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他們都在沐浴著長輩們的陽光雨露而成長,其成長過程多少帶有一些嬌氣,禁不起風吹雨打,一旦遇到困難,最初可能就是求助于家長,對于如何戰勝困難,解決眼前存在問題則未加思考。缺乏獨立自主的意識,缺乏吃苦精神,缺乏對自身的約束力,經不起挫折與失敗,心理承受能力薄弱等這些問題顯然給班主任工作增加了難度。針對此現象,班主任應制定一套相對完善的班規制約,良好的班規班風是一種無聲的語言,在規范學生行為上,教師要常抓不放,定期進行評價。此外,班主任還要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成績,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要形成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人人成人的觀念,進一步開發學生各方面的潛能和優勢。要著眼于教會學生怎樣做人,懂得做人的道理,掌握做事的本領,同時,依照班規,嚴予律己,做學生之表率,使學生在無聲中接受影響,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質。
三、提高學生對挫折的容忍力是保障
部分中小學生由于所處環境的局限,學習負擔的加重,使他們很少與人交往,缺少知心朋友,遇到挫折,總是灰心失望,或者無處述說壓抑自己。長此以往,壓抑的結果往往導致突然爆發,以致走上邪路。因此,班主任應對學生的思想動態明察秋毫,采取相應措施,與其溝通思想,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
另外,現代父母不妨也讓孩子自討點苦吃,不要什么事都包辦包替,讓孩子養成嬌慣的脾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惡習,扼殺了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一旦離開父母,遇到難題就不知所措。家庭、學校應想方設法創設一些人為障礙,幫助孩子樹立戰勝苦難的信心。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自己性格的優缺點,自覺進行性格鍛煉,有意識改變自己的不良性格,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總之,維護學生心理健康,培養健康向上的人格,是時代賦予教育工作者的重任,我們將義無反顧地承擔此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