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義
一、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在電子線路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課堂教學作為目前最主要的教學形式,其教學效果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多媒體輔助教學模式是以計算機為技術載體,充分利用它速度快、存儲大的特點,能有效地將文字、圖像、動畫、聲音和模擬仿真、三維立體等科學實驗媒體進行加工處理和相互鏈接,因而有傳統教學模式不可比擬的快速靈活的優點。
1.有利于課堂演示教學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事實上投影儀可以提高細微現象的可見度。將細小的事物及其變化投影放大,在教學時學生能看清整個教學的演示過程。
2.有利于微觀結構教學
微觀世界神奇復雜,看不見、摸不著。利用傳統的教學手段,教師口頭表述,即使語言生動、描述形象,但由于近年來生源素質普遍較差,特別是中職生學習主動性差,發散聯想等思維能力薄弱,教學效果仍是不好。而多媒體課件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直觀形象的感性材料,讓微觀世界由靜態變成動態,由二維變成三維,逼真地呈現在學生面前。
3.有利于宏觀電路教學
多媒體技術除了可以展示精細的微觀結構外,還能突破時間限制,向學生展示傳統教育手段無法展示的宏觀現象。
二、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在電子線路實驗教學中的應用
利用專業軟件EDA(電子工作臺)開展多媒體實驗教學,可以做到高效、低耗、安全、可反復驗證,最大限度地幫助學生掌握所學知識。EDA(電子工作臺)是一個能模擬仿真電路實驗的工具軟件,它能實際反映模擬電路的波形和數字電路的時序。這種實驗可直接在計算機上調用工具軟件器庫中的儀器和元器件,進行實驗(實訓)的調式,并觀看輸入、輸出狀態,既方便高效,又不需要實驗設備,沒有實驗耗費,其效果與親臨實驗室相差無幾。
1.模擬仿真,預習和調試相結合
以三極管的共射放大電路實驗為例,通過實驗要驗證兩方面內容:一個是輸出信號倒相180度,一個是輸出信號電壓放大。引進EDA(電子工作臺)后,首先在計算機屏幕上畫出三極管的共射放大電路原理圖,學生通過動手設計先將基極上的偏置電阻Rb1,集電極負載電阻Rc接在正確的位置,然后調定電阻阻值、直流電源電壓等參數,再調用工具軟件中的示波器和信號發生器,發現輸入與輸出電壓波形倒相180度,且慢慢放大的現象一目了然。
2.動手操作,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當模擬仿真電路實驗預習以后,要求學生將運行結果與理論結論進行比較,看是否達到了設計的要求,再實驗動手搭接電路,分析實踐的數據結果,找出理論與實踐存在的差別,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親自動手設計電路的能力,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關于電子線路教學中現代教育媒體的選擇
當然,在整個電子線路教學過程中,也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要用計算機多媒體課件來完成,教師要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對所用教學媒體進行選擇,可以是一種、兩種乃至于多種媒體進行組合。然而,無論在教學中以何種類型的媒體組合,教師在課前都必須事先了解學生,如,學生對某一電學現象的具體經驗,是不是在以前的課堂教學中已經有所建立,抑或在此之前的社會生活中已經獲得,學生了解的程度如何,然后選擇自己用的教學媒體,并確定先后順序,明確首先向學生展示什么,是模型還是動畫模擬,然后通過什么媒體向教學目標過渡,這樣才能把握好教與學的最佳結合點,使學生既借助于直觀經驗,又借助于概念,使經驗型抽象思維與理論型抽象思維交替發展,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