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邦彩
【內容摘要】新課程改革特別強調能力的培養,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課采?。旱谝?,注重學習方式的培養如: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歷史比較法的使用。第二,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第三,注重學科之間的整合與聯系;第四,對教師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關鍵詞】歷史學習能力 學習方式 整合 創新
新課程改革強調三位目標,其中就包含“知識與能力”,課標將初中歷史實際思路定位為“初步學會學習歷史的方法,提高歷史學習能力”,能力培養是初中歷史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對于他們以后進一步學習歷史,甚至以后的可持續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這啟示廣大歷史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對學生歷史學習能力的培養,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注重學習方式的培養
1.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是培養各種能力的前提。如自主學習的能力,學會通過網絡和圖書館去搜集資料,利用卡片、筆記去記錄資料;解答主觀性試題如史料分析,需要找到關鍵詞和有效信息,我幫助學生們總結了一個小方法:什么人(什么部門)做了什么事,結果怎樣,有何影響等。
2.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辯證分析問題的能力是歷史學習中的一種重要能力,在其他學科學習中也有重要的意義。辯證分析問題要求我們在對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的分析過程中要一分為二地對待即既看到其歷史功績與進步之處,又要看到其歷史局限性與不足,但這種分析語認識要建立在特定的歷史環境,我們不能人為地超越到時的歷史條件,否就犯很多類似“文革歷史觀”的可笑錯誤。如對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的評價,既看到辛亥革命的歷史功績又要看到中國資產階級以及辛亥革命的不足之處。
3.歷史比較法是確定歷史現象異同關系,進而發現其本質,探索其規律的思維過程。通過分析語比較同學們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既可以找到相同的歷史規律又可以看到每一個時代歷史所具有的鮮明的特點。秦朝與隋朝之間的對比,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短命的王朝;都出現了暴君,但是都有偉大的工程流傳于世,如秦朝的長城,隋朝的大運河;都為完善封建制度做出自己的貢獻,如秦朝出臺了郡縣制,隋朝為選拔人才設立了“科舉制”。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創造寬松的學習環境和氛圍,為學生主支學習、積極探究、合作與交流提供條件。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勇于提出質疑和說明自己的觀點、看法,對歷史進行有意義、有創建的闡釋。
學以致用,學史以明志。
首先要打破同學們對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神秘感,認為那是科學家的事情,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創新分為不同層次,創新就在我們身邊,比數學中一個不同常規的解題方法;理化生中一個不同的實驗方案;語文、政治、歷史學習中如對一個問題的一個新的認識、思考與觀點。
對一些歷史問題新的看法。比如優秀電視劇《亮劍》很多同學都是百看不厭,有的同學看到了亮劍的精神、有的同學看到主人公李云龍的聰明、勇敢與智慧,但是有的同學從中看出我們學術界對“抗日戰爭中國民黨抗爭部隊”的重新認識,如李云龍稱抗戰中的國民黨軍隊為“友軍”,趙剛在對國民黨投降部隊的演講都是對“抗日戰爭中國民黨抗戰部隊”的充分肯定。這種獨到的眼光與見識就是創新意識,值得大家學習。
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校外的歷史考察和社會調查,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并運用已學的歷史知識、技能和方法去解決問題,提高實踐能力。如對學校周邊的文物古跡、社區、村莊、企業等進行歷史沿革、發展現狀的調查,搜集相關的資料、信息,并加以整理和分析,進行較為完整的敘述,提出自己的見解。
三、注重學科之間的整合與聯系
政治歷史不分家,現在很多地區有簡單的政治與歷史合卷考試但是內容是分開的,如徐州地區;也有深度的政治歷史學科綜合,如浙江地區。但是馬克思主義的諸多觀點和理論依據使我們敲開歷史神秘大門的“鑰匙”,有助于我們撩開歷史神秘的面紗,對我們由表及里、由現象到本質去分析問題有著巨大的作用。這些有: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原理、矛盾的原理、一分為二辯證分析問題的原理、現象與本質的關系等等;如我們在分析第一次鴉片戰爭,我們除了分析清政府及軍事領導者的無能之外我們還要引導學生看到鴉片戰爭的清朝政府的失敗歸根結底是封建制度的沒落與失敗,這樣學生就能更準確、清晰地把握本質問題。學習中除了滿腔熱血、充滿正義感之外還要聯系到當前我們必須緊緊把握經濟建設這一中心,不斷改革當前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不相適應的環節,才能存進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才能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理論聯系實際是當前歷史教學一個重要的教學思想。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社會熱點,引導學生從歷史上找根源,看其發展的歷史歷程,如2013年很多地區都考查了以“中國夢”為題材的歷史分析題和實踐探究題。如徐州卷的壓軸題“綜合探究:自鴉片戰爭以來,為實現國家獨立富強的中國夢,中華民族的仁人志士從理論和革命實踐兩個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再如:寧波市中考命題專家更是別具匠心,上獨樹一幟,以“湊夠一撮人、不管紅綠燈的‘中國式過馬路現象與‘史上最嚴交規的執行為題材”以“交通信號燈的變遷”為主題進行了精心命題讓人眼前一亮。將歷史與熱點結合起來很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思想不但受到教育,比較分析能力也得到提高。
除此之外,歷史與語文學科、地理等其他學科也有千絲萬縷的聯想,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挖掘個學科之間的內在聯系,培養學生大文科的能力。
四、對教師的要求
將自己的“一桶水”變成“一缸水”甚至是“一缸水”活水,教師要不斷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正確把握歷史學科前沿信息,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藝術,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使自己的教學深入淺出,學生既感興趣,喜歡聽;又能提高能力,其情感態度價值觀也能得到熏陶與提升。培養初中生對歷史的興趣,跳出生硬地照搬課本講解,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歷史的原動力,如培養興趣。教師首先通過歷史小故事,視頻小故事、新播放的歷史電視劇、電影其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創造一個民主、寬松、和諧的歷史學習環境遇良好的氛圍。
歷史是鮮活的不是一門死記硬背的學科,更不是可有可無的,具有很強的學科與德育導向,另外,在平常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也要打破一言堂、滿堂灌的陋習,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多提問、多討論、多啟發,久而久之,讓學生養成分析問題、思考問題的習慣。
(作者單位:江蘇省徐州市西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