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江波
摘要:教師如果要上好一節數學課,必須得在課前準備充分的教學資源。只有準備了充足的教學資源,教學才能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學習效率,讓學生在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各個方面都有全面的發展。所以,作為教師,我們必須用心去準備好每一節課。
關鍵詞:選擇材料;提煉素材
我這里所說的教學資源是指能夠讓教學課堂順利進行的一切材料,包括必須讓學生掌握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課上的課件和素材等。豐富的課堂教學資源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而且能讓學生在社會實踐的各個方面都有全面的發展。為了能讓學生學好,我們教師就要去做一個有心人,去努力擴展課堂教學資源,讓我們的課堂氣氛、課堂效率全面發展。下面,筆者就從教學材料的選擇、課堂生成的把握、生活素材的提煉這三方面來談談如何拓展數學課堂教學資源。
一、用心去準備課堂教學素材,擴展課堂教學資源
數學教師在課上教得怎么樣,學生課上又學得怎么樣,我認為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們的數學教材決定的。教材對我們數學課的教學質量的有著關鍵性作用,但是我們也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教材只是我們傳授知識答疑解惑的教學工具。因此,一個成功的教師應該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前提下,去想辦法用自己個人的聰明才智和教學精神對課本進行再創造,設計出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案來,讓學生能更輕松地學到知識。
隨著新課改的實施,新課本安排的合理性、優越性越發表現得明顯,但也還是有它的不足性。如教材中編排的一些數學活動由于環境原因而無法展開。因此,為了能夠更好地去教,我們教師應該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前提下,利用能夠利用的一切軟件、硬件資源去對教材進行靈活地處理,對無法在課堂上展示的素材進行加工處理,使教材發揮最大的效果。
如一年級的《十幾減幾》的主題圖,即小貓觀金魚圖。編者的意圖是想讓學生從兩只小貓的角度觀察,從而得到不同的數學信息,然后根據自己的觀察提出不同的問題,然后列出減法算式作為例題。貓觀金魚圖有一定開放性,但缺乏實際操作性,在實踐操作中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對這個素材進行了改變。
為了能讓課堂生動活潑,我利用多媒體進行了備課。在多媒體上呈現出這樣一幅動畫:一棵大樹上,有一群小鳥在樹上進行嬉戲。
師:大家一起來數一數,這棵樹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鳥?
師生一起數,一共13只小鳥。
師:小鳥很是頑皮,大家一塊來看……
多媒體動畫呈現出:一些小鳥飛到了空中,樹上還留有6只小鳥。
師:咦?到底有幾只小鳥飛走了呢?
有的學生說5只(畫面上可以看見的是5只),有的說7只。
師:你們怎么知道樹上還有7只小鳥啊?
生1:共有13只,現在樹上有6只,13-6=7只
問:還有不同算法嗎?
生2:因為6+7=13,所以13-6=7。
生3:因為13-3=10,10-3=7,所以13-6=7。
……
我們的教學應該“源于教材高于教材”,以能讓學生接受知識為根本,教師可以靈活處理教材,給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廣闊的思維空間。
二、用心經營課堂,擴展課堂教學資源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與學生進行有效地互動和交流,使學生在民主的氛圍中學到知識,增長經驗。
提問與回答是我們教學環節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師不可能去要求所有學生都能夠一次性地回答正確提出的問題,這也是不現實的。錯誤是通向成功必然要經過的坎,因此,我們必須要正確地對待學生學習中出現的錯誤,并引導他們去改正、學習。如我在教授四則運算之后,很多學生弄不清楚諸如3×9÷3×9的題目,這個問題弄不清楚關鍵是運算順序沒有弄明白。我在教授運用正確的運算順序之后,還會將一些學生的錯誤寫在黑板上,讓學生來給錯,
例如,有的學生會犯如下錯誤,我會讓他們自己改錯。
2600÷(8+2×8+2)=2600÷(10×10)=2600÷100=26
380×(2×6÷2×6)=380×(12÷12)=380×1=380
這種利用錯誤去引導教學的方法我認為是很可行的。
三、提煉生活素材,擴展課堂教學資源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讓學生從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學習數學、理解數學、感悟數學,體會“生活即數學”“數學就在身邊”。因此,我們的數學要盡量地聯系實際生活,真正地做到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例如,在進行《年、月、日》的教學后,我給學生出了這樣一道思考題:爸爸去外地出差了,小玲在家里一天一天地數著日子,等著爸爸回來,兩個月后爸爸出差回來了,問爸爸一個出差多少天?這里要結合實際情況考慮臨近兩個月的情況,所以答案也是多種多樣的。
拓展數學課堂教學資源,不僅要求教師要用心把握、善于提煉,而且要具有良好的數學知識技能素養和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因此,課堂教學資源的拓展,教師任重而道遠。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