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猛
常言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歷史教師要時時刻刻從激發學生興趣入手。只要學生對歷史課產生了興趣,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從高中生學習歷史的心理特征來看,他們仍然處于青少年階段,能力水平和智力水平還有待提高,他們還懷有英雄主義精神,以及好奇心理,有著對未來追求的幻想,也有著對過去的探索。這些都為激發學習歷史的興趣提供了有力保證,所以教師要千方百計地創設生動活潑的學習情境,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課堂,讓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去發現歷史,去挖掘歷史,去解決歷史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對學習歷史產生興趣就能迅速地把歷史知識記住,也能很好地去理解歷史知識,既然興趣這么重要,究竟該如何做呢?
一、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
課堂教學既是培養學生濃厚興趣的主陣地,也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主渠道。要想在四十五分鐘的課堂上獲取最大的成功,教師必須認真備課,鉆研教材,講究教法,還要對學生了如指掌。針對教材內容要緊緊把握住歷史教學的脈搏,旁征博引,不折不扣地做到精講多練,在講練結合中要突出重點,還要克服難點,另外也要分清知識的交匯點,抓住歷史知識的特點。絕對不能留下疑點,最終目的是掌握知識點。正如德國著名詩人歌德所說的:哪里沒有興趣,哪里就沒有記憶。因為高中歷史學科具有綜合性,還有一些其他的獨特功能。這就要求高中歷史教師務必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覺悟,提高業務水平,講課藝術也要更上一層樓。這是落實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進行歷史教學改革的定向模式。一定要從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的教學模式中解脫出來。
二、教師要講究歷史教學語言
首先要做到有理有據,還要做到以史為證。必須做到言之有史,言之有據。歷史教學語言一定要做到規范準確,全面完整,言簡意賅,不重不漏,扣人心弦,耐人尋味,絕對不能有任何知識性的錯誤和科學性的錯誤。此外還不能嘩眾取寵,把歷史課講成語文課,也不能為了高興而娛樂,把歷史課當成看節目,歷史就是歷史,學科特點不容歪曲。比如,南京條約的內容,其中提到割讓香港島給英國,并賠款2100萬銀元。必須交代清楚一點,當時的香港島和現在說的香港不是一回事,香港島是香港的一個組成部分,其次清政府給英國的賠款是2100萬銀元,而不是2100萬兩白銀。防止失之毫厘謬以千里。歷史知識把握不準確就會鬧笑話。另外歷史語言要力求主動性和形象性,說話的聲調也要抑揚頓挫,此起彼伏,滿含磁性和魅力。最好在講課時聲情并茂,比如講起林則徐虎門銷煙時,就需要運用激奮昂揚的語言,把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決心表現出來,也要把林則徐的英勇表現交代清楚。
三、立足學生發展,實現教學目標的開放性
讀史使人明志,明志的意思就是對歷史規律和人類發展的科學認識。志字既包括借鑒古今的認識智慧,也包括開創未來的創新智慧。明志的過程就是引導學生運用歷史知識分析歷史事實,歸納歷史道理,比較出異同,概括出結論。對歷史問題,歷史現象和歷史進程進行全新的認識過程。比如,在講解戊戌變法,我就進行了一些嘗試,首先確定出重點教學內容,就是戊戌變法時,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改革意識和創新精神。在講課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對本課的學習,讓他們知道要順應歷史潮流,推動社會進步,去認識人生價值。把這個作為教學目標,然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針對幾個問題進行了討論,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其中有戊戌變法為什么沒有取得成功?戊戌變法為什么是中國近代歷史上的里程碑?針對這些核心問題,在激烈的討論中,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同時也對教材的知識和內容進行了必要的取舍,從而保證了學生參與活動時間。
四、尊重學生,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
長期以來,中國傳統禮儀中有一項重要內容,那就是師道尊嚴。它講究教師高高在上,學生惟命是聽。這一禮儀過分地強調了教師的尊嚴,而忽略了學生的人格,師生關系顯得格外緊張,不夠和諧。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和學生們亦師亦友,維護每一位學生的尊嚴,看得起每一位學生,欣賞學生的進步,理解學生的苦衷,尊重學生的行為表現。即便學生犯錯誤,有缺點也不輕易批評學生,特別是在全班同學面前更不要這樣做。能夠正確對待學生的一舉一動,優點與不足。如果覺得有必要和學生溝通時,也把交流放在課下,面對面地單獨進行。從不當眾跟學生鬧難看,讓學生下不了臺。有了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會更加佩服教師,被教師的和藹可親所折服,所感動,喜歡了歷史教師,那么學習歷史的興趣也就會高漲起來。
五、整合多媒體
人們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對直觀的東西印象往往比較深刻。所以不要怕利用多媒體費時間,做課件費精力。多媒體功能龐大,他能把歷史情景和歷史畫面,歷史現象,歷史線索等等清楚地展示出來,生動活潑,通俗易懂,很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講解新航路開辟知識時,對路線、與大海搏斗的艱辛交代給學生,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明顯優于口頭說教,課堂上學生興趣濃厚,如饑似渴,課堂效果更是事半功倍,這些都歸功于多媒體。我們要與時俱進,讓多媒體泛而不濫,做到廣泛應用,但不濫用,讓多媒體成為課堂的風景線,為課堂增光添彩,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六、引入漫畫激發興趣
聲情并茂,圖文結合的課堂肯定惹人喜愛。漫畫雖然簡單,但是以少勝多,短小精悍,它以生動形象,幽默風趣而備受青睞。漫畫中包含著深刻而豐富的道理,含義雋永,發人深思,意味深長。教學中如果能夠恰當運用漫畫,學生就會感到別開生面,為之一震,學習興趣就會陡增,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情趣盎然。比如,用漫畫葬禮反映了博克、古德里安、倫德施泰特等戰敗的德國高級將領,抬著棺材在蘇聯大地上狼狽潰退,棺材上寫著德國不可戰勝的神話,這個漫畫清楚地交代了1942年1月世界上形成了反法西斯同盟,壯大了力量,改變了雙方力量對比懸殊,鼓舞了人們反法西斯的斗志,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步伐。如果僅僅看著一本書,憑著一張嘴來講解抽象的歷史知識,其效果不言而喻,別看這個漫畫不起眼,卻格外得生動形象,歷史知識很好地得到了掌握,學生的興趣也格外濃厚,收到了寓教于樂的良好效果。
總而言之,教學是一門藝術。高中歷史的教學沒有固定方法,但要貴在得法,教師要抓住不同課型的不同特征,對癥下藥,一石激起千層浪,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使學生進入角色,獲得成功的體驗,既明白了歷史道理,又學習得輕松自如,最終收事半功倍之效,優化歷史教學。
【責編 張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