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紀萍
朗讀是學生理解課文、提高閱讀和表達能力的重要手段,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最重要的訓練方法。特別是在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中,尤顯重要。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對朗讀的要求是正確、流利、有感情。那么如何提高小學生的朗讀能力呢?我根據自己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體驗,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采取各種方法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能采取各種手段把學生的朗讀興趣調動起來,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創設情境讀。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掛圖、錄音和教師的體態語言等創設課堂情境,學生容易產生身臨其境的真實感。例如教《泉水》一課時,我讓學生一邊看圖,一邊聽錄音,學生被優美的情境所感染,好像自己就是無私的泉水,流過高原、山谷、平地、果園,最后和伙伴快樂地流入大海里。
2.表演讀。低年級的學生喜歡模仿小動物的表情、動作和說話的語氣,有強烈的表演欲望。如教學《夏夜多美》時,我布置了相關場景,讓學生戴上小螞蟻、小蜻蜓、螢火蟲、睡蓮姑姑的頭飾進行表演。學生邊演邊說,再現了課文中的情景,同時在表演中又摻入了自己的言行。這樣,通過學生的主動參與,不但豐富了想象,深化了情感,而且也提高了朗讀水平。
3.比賽讀。小學生都喜歡比賽,我在班級中經常進行朗讀比賽,形式有男女賽讀、小組賽讀、挑戰讀、師生大比拼等,比一比誰的聲音好聽,誰讀得更準確更流利,誰讀得更有感情。這種比賽的方法不僅能調動學生進入最佳朗讀狀態,而且能展示出學生的朗讀最高水平。
4.教師范讀。教師范讀最大的好處是形神兼備,聲情并茂。教師可以范讀某個重點段落或學生難以理解把握的長句,也可范讀句中的語氣、重音、輕聲、兒化等,還可以泛讀文中的精彩對話,模仿各種人物的不同語氣,還可以范讀課文中的句逗停頓。例如《一株紫丁香》一文,教師先讓學生理解每一小節的內容,然后啟發學生找出該小節朗讀所適用的語氣、語調、語速及其變化。當學生揣摩教師的范讀時,就會自己注意哪個小節朗讀的語氣是輕柔的,哪個小節朗讀的語氣是舒緩的。這時教師的范讀就顯得極為重要。
二、教給學生必要的朗讀方法
1.注意輕聲。輕聲詞語在朗讀中經常出現,有的是“的、地、得、啊、嗎、吧、呢、這、了、過”等助詞需要輕聲讀,有的是像“葡萄”等詞語中后一個字需要輕讀。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實際情況,教給學生輕讀的技巧,原則上作輕讀處理的音節不改變原有的聲調。
2.注意重音。重音是指朗讀時對句子中某些詞語從聲音上加以突出的現象。一般表現為加大音量,增加高音,延長時間。可以利用下面的方法來重讀:加長音節法,一般用于啟發思考或表達深摯的情誼。一字一頓法,用時間頓歇來突出重音,鏗鏘而有力,或者運用控制音量的一字一頓方式,顯示深切、沉重的心情。例如:周瑜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才干”和“妒忌”突出了諸葛亮和周瑜的特點,要重讀。但有時要重音輕讀。當學生遇到感情比較強烈的句子,往往認為該讀重音,而不知道有時重音輕讀,表達的效果更強烈。如《再見了,親人》中小金花踩著腳說的一句話:“媽媽,這個仇我一定要報!”學生往往讀得快而高昂,像在喊口號。其實,體驗小金花內心的沉痛,一字一句讀得緩慢而低沉,字字有聲,聲聲有情,更富感染力。
3.注意停頓。停頓作用有三:有利于生理上的換氣;有助于體現結構、層次;有助于朗讀的情感表達。在掌握好輕聲、重音的基礎上讀出停頓非常容易,只要引導學生根據人的氣息,把握好詞組,在停頓時注意不要把詞組斷開就行了。如《豐碑》一文中“大雪很快地覆蓋了軍需處長的身體,他變成了一座晶瑩的豐碑”,通過莊重的語氣和稍短的停頓,突出軍需處長的高大形象。
4.注意語速和節奏。語速的快慢是語言節奏的主要標志。朗讀時,音節相連有長有短,有快有慢,有強有弱。語速的疾緩與長短、強弱的反復交替,便形成一種自然節奏。教學中可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所表達的歡快、悲壯、抒情等不同情感,選用不同的語速,準確地表達出情感。
三、激發情感,讓學生發自內心地有感而讀
融入帶有感情色彩的語言能增加朗讀的效果、作品的內涵和神韻,拓展作品的誘人魅力,它是朗讀的精髓所在。每一篇文章都有作者的寫作目的,教師要讓學生深刻理解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把這種感情融入到朗讀中,去感染自己和其他聽眾,達到朗讀的最佳效果。如在學習課文《再見了,親人》時,先讓學生體會和親人分別時的感受,再讓學生帶著這種情感朗讀中國志愿軍戰士和朝鮮人民在車站分別時的語句,就能自然讀出戀戀不舍的惜別之情。
四、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激勵學生樂讀
1.教師評價。教師評價學生的朗讀時,要以鼓勵為主,多發現閃光點,多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教師的一句“好”“真棒”“你讀得真有感情”會給學生帶來無限的喜悅,會給學生增加朗讀的勇氣和信心,一般情況下學生得到教師的鼓勵后朗讀水平會快速提高。
2.學生評。學生之間相互進行評價,往往更具有吸引力,因為來自同伴的稱贊和認可,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歸屬感等。學生相互評價的方式很多,可以同桌互評,小組互評,全班互評,也可以找對子互評。在朗讀教學中,學生也可以評價教師的范讀,這樣既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又培養他們的模仿能力。
3.學生自我評價。在朗讀教學中,學生讀完后,讓學生自己來評價,可以讓學生略有所思。然后,一遍比一遍讀得有味,一遍比一遍能深切地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促使學生樂讀、好讀、會讀。如一位學生讀完課文后,我請他自我評價一下,他說:“我認為我讀得感情還行,就是聲音有點小。”我說:“再大點聲讀好嗎?”他又讀了一遍,這一回聲音響亮又有感情。
總之,對小學生來說,教師只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際情況,在平時教學中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朗讀指導、示范,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激發學生朗讀欲望。相信通過教師的精心指導,學生的刻苦練習,學生的朗讀水平很快就會提高!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