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強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班級管理的難度越來越大。通過不斷的學習、實踐、探索,在日常班級管理中不斷總結經驗,形成一套有效的班級管理方法。結合實際,從兩個方面論述了班級管理經驗。
關鍵詞:班主任;班級管理方法;加強自身修養;細化班級管理
學校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班級是學校開展素質教育工作的基本單位。而班主任是班級的建設者、組織者、領導者、教育者,負責整個班級學生的思想、安全、學習、生活等多方面的工作,在教書育人中肩負著極其重要的責任。
如何管理好一個班級,不同的班主任有不同的見解,下面是本人在班級管理中的點滴做法,與同行相互切磋:
一、加強自身修養,做好學生榜樣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樣子”,班主任的道德品質、行為習慣不僅是學生模仿的內容,而且也是學生學習的直接榜樣。因此,在課堂教學和平時的班級管理中,我嚴于律己,從身邊小事做起,努力做好學生的表率。
1.積極學習,充實自己
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知識更新也越來越快。為了能緊跟教育發展的步伐,在教學之余,我積極汲取有關班級管理的理論知識,認真學習《班主任工作漫談》《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送給老師的心靈雞湯》等教育理論,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的班級管理水平。在平時的工作中,我不斷借鑒教育前輩的班級管理經驗來解決遇到的問題,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不斷充實、完善自我。利用嚴謹的治學態度、扎實的教學功底、勤奮務實的工作作風,逐漸贏得了學生的信賴,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
2.規范言行,率先垂范
中學生有著超強的模仿力,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學生有著重要的影響。為了做好學生的表率,凡是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比如,學校要求學生大課間跑操,每天鈴響后我就準時來到操場,先查看學生的出勤情況、隊列隊形,后和學生一起參加跑操。這樣長期堅持,有效地保證了學生的按時出操和跑操質量。在教育學生時,做到不辱罵、體罰學生,而是以親切、體貼的談話,使學生認識自己的錯誤,引導他們走出誤區,改正錯誤。經過不懈的努力,我所帶的班級中,污言穢語無處藏身,橫行霸道幾乎不見,爭做文明事,搶做文明人,已蔚然成風。
3.做到“三勤”,自強素質
一位老校長曾說過:“當好一個班主任要有兔子腿、婆婆嘴、賊眼。”也就是要做到三勤:腿勤、嘴勤、眼勤。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深有體會。腿勤就是要經常走到學生中去,多與學生接觸,在學生的各種習慣還未養成時,要多跟班進行督促檢查。工作中我利用課間、飯空、班級活動等機會深入到學生中間,了解學生的在校生活,指導學生的在校行為。“嘴勤”,就是要多找學生談心,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多與家長溝通,掌握學生校外的學習、生活情況。“眼勤”,就是要經常去觀察學生的一舉一動,從學生的行為舉止中去發現問題,以便及時掌握第一手材料。并且班主任的眼要“尖”,不要被學生的表面現象所蒙蔽。班主任練好這三項基本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時,就會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培養興趣,提升素養
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為了能夠深入學生當中,和學生打成一片,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更好地做好班級管理,我利用各種機會培養自己多方面的興趣,廣泛涉獵音樂、美術、體育活動等方面的內容,關注學生喜歡的明星,了解時政要聞、奇聞軼事,和學生一起參與熱門話題的討論等。慢慢的,我的生活變得充實了,快樂了,工作上也得心應手起來,自身素養有了較大程度的提升。
二、細化班級管理,提升育人質量
班級管理是一項復雜而細致的工作,面對思維活躍的中學生,單一的方法是不能應對平日出現的種種問題的。在實際管理中,要把握好工作重心,從細微處入手,扎扎實實開展班級管理工作。
1.讓管理充滿愛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育活動本身是一種情感交流,而情感本身也是一種教育力量。日常班級管理中,經常對學生噓寒問暖,盡力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上、學習上的困難等,讓學生時時刻刻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愛護,體會到教師教育的溫暖和期待,就能激發起學生的自信心、上進心。只有真誠地去關愛每一位學生,才能讓學生愛自己,也才能真正做到“親其師而信其道”。
2.注重思想教育,做好心理疏導
目前,中學生多數為獨生子女,他們在長輩和父母的寵愛下,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依賴生活,進入青春期后,隨著身體的迅速發育,青春心理開始萌動,內心世界逐漸復雜,獨立意識明顯增強,他們既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遇到挫折時又有依賴性,渴望得到家長和老師的關懷。班主任和學生談心時,要學會理解和尊重學生,認真傾聽他們的心聲,用平等的地位和心態與他們進行交流,及時發現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做好心理疏導。
3.嚴格一日常規管理,注重養成教育
嚴明的紀律是做好任何事情的保證。“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基礎上,教師需要著手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嚴格要求學生認真學習各項規章制度,加強遵守日常行為規范的自覺性、主動性。同時,在班內成立監督檢查小組,從學生紀律、作業完成情況、日常行為等方面對學生進行量化,并將量化結果每周進行總結、點評,讓學生做到有規可依、有章可循,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一直堅持下去。正如一句名言說的:“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
4.抓好素質教育,奏響“質量立班”主旋律
我經常向學生提出這樣一句響亮的口號:“你行,我行,拼搏才成。”準確把握這句話的內涵,并將它落實到具體行動中。工作中,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習程度等組建學習小組,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小組內充分發揮優等生的模范帶頭作用,讓他們帶中游一程,幫下游一段。通過開展各種學習競賽活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小組成員比、學、趕、幫、超,學習氛圍變得日益濃厚。適時協調任課教師對學生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習成績穩步提高。
5.通過活動引領,增強班級凝聚力
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生活,陶冶學生情操,而且也是激發學生愛班熱情、培養學生集體主義思想的最好契機。學校組織各項文體活動,班主任帶領學生編排、演練,認真籌備,積極參加,和學生一起灑下失敗的淚水,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悅。同時,班級中經常開展主題班會、讀書比賽、才藝大比拼等各種有意義的活動,學生積極參與,既寓教于樂,又融洽了師生感情,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競爭意識,整個班集體也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6.做好“三結合”教育,爭取支持與配合
學校教育離不開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配合。學校教育只有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形成合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家庭教育,通過不定期召開家長座談會、假期家訪等形式,和家長一起交流教育方法,并請家長對學校在教學、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并及時整改。社會教育,主抓兩項工作:(1)建立校外教育隊伍。已畢業的學生,有的繼續讀書,有的已走上工作崗位,他們走出校園,眼界開闊了,閱歷豐富了,看問題也與過去不同了,把他們請回來談一談,說一說,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2)開展各種類型的社會教育實踐活動,比如,利用暑假、雙休日或節假日讓學生做一日農民、一日工人、一日清潔工,組織學生到敬老院為孤寡老人打掃衛生、演出等,讓學生多接觸、了解社會,培育愛心,增加社會經驗。通過實踐活動,把學校、家庭和社會三方面有效聯合起來,發揮各自的優勢,取長補短,建立一個全方位、多層次、廣角度的教育網絡,將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班級管理工作千頭萬緒,方法千差萬別,形勢千變萬化。相信只要不斷加強學習,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積極創新,認真實踐,一定會找到適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作者單位 山東省莒縣小店鎮中心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