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平
摘 要:以人為本、民主抉擇、有效合作、思維創新是我國新時期為完善特殊教育所需要遵循的原則。特殊教育學校是以特殊人群為教育對象的教育機構,所以,它在管理上就與普通學校有一些不同。因此,為了使特殊教育學校管理能夠更為有效,為了能夠使特殊教育學校能夠培養更多的有用人才,就需要合理地進行特殊教育學校管理,全面把握管理工作的各個方面。就關于特殊教育學校管理工作方面的內容進行探討。
關鍵詞:特殊教育;特色教學;管理工作
特殊教育學校是以創辦特色教學為重點,以建立模范學校為目的,以提升教學質量為核心的現代化教育機構,它強調在我國經濟不斷上升的時期,在我國社會不斷發展的期間,能夠開展教育多樣化模式,使得我國培養的人才能夠更具多樣化,能夠顯示更強的社會競爭力。所以,為了能夠更好地發揮特殊教育在教學與人才培養上的作用,就需要總結過去,立足現在,著眼未來,不斷優化特殊教育學校的各個方面的管理工作。
一、對特殊教育學校的管理原則分析
為了能夠更好地優化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學方式,為了更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需要使學校活動的各項活動,讓管理工作的各個方面都能夠按照其管理原則進行。
1.堅持以人為本原則
特殊教育學校是建立在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基礎上進行的教育活動,它要求在教育活動的進行中,能夠以學生為中心,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并全面促進學生的綜合性發展。所以,在管理上就應該堅持以人為本的需要為核心,使特殊教育學校的管理活動能夠尊重人、關心人、理解人。
2.堅持民主抉擇原則
對特殊教育學校管理進行民主抉擇,就充分體現了特殊教育學校的公平、公開、公正的辦學理念。它是通過在管理條例制定、管理活動的進行過程中,以科學化管理為指導,有效調動全體師生的積極性,使得學校的每個成員都能夠參與學校管理活動的開展與監督,從而使特殊管理教育活動能夠建立民主的、高效的、科學的管理制度。
3.堅持有效合作的原則
當今社會是一個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所以,在對特殊教育學校進行管理活動時,就需要堅持有效合作的管理機制。因此,在進行合作管理時,就需要學校的各個組成部分進行有效的配合、相互協調,促使每個成員能夠在學校的管理范圍內有效地進行各項活動。另外,一旦發生了違反管理條例的情況,就應該與管理人員進行配合,認真檢討,從而更好地對特殊教育學校的活動進行規范、管理。
4.堅持思維創新原則
在對特殊教育學校進行管理工作時,還應該堅持思維創新的原則。創新,是一個民族發達的不竭動力。所以,在進行管理實務過程中,要不斷地與時俱進,改革創新,從而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促使特殊教育管理規章制度能夠更加符合實際要求。
二、優化特殊教育學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特殊教育學校的開展是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產物,是教育不斷完善的必要結果,是滿足不同人群要求的重要手段。所以,為了能夠更好地建設一條特色化的教育之路,為了能夠更好地結合孩子的個性化發展,就需要利用有效的管理模式,全面、科學、革新地做好現代化的管理工作。
1.權力與情感管理有機結合
我國文明程度在不斷提升,就要求對一些特殊對象進行現代化教育,從而使之能夠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出一份應有的力量。所以,為了使特殊教育學校更好地發揮自身教學機制作用,就需要在進行管理工作時,將情感與權力有效結合。因此,管理就需要從學生的心理出發,所建立的管理措施、管理條例能夠適應學生的生理與心理發展,并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情感交流,明確學生需要什么,從學生的需求出發,全面做好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民主集中的管理機制
建立健全民主集中的管理機制,應該從兩方面出發。(1)在進行管理制度制定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在心理上積極參與管理條例的制定,使管理工作能夠更加符合學生的現實情況制定。(2)在進行管理活動時,就需要建立有效民主執行制度,合理進行管理人員任職,能夠以人為本,以學生需要為核心,從而有效發揮管理工作的作用,促使學校能夠更有序地進行教育活動。
3.與時俱進,不斷革新管理工作
做好特殊教育學校的管理工作內容,還應該與時俱進,不斷革新管理工作內容與管理制度。所以,在進行領導班子建設的時候,就應該采取優勝劣汰的原則,建立有效的競爭管理模式,使管理人員之間能夠相互促進,以推進特殊教育學校不斷發展為目標,以培養現代化人才為核心的管理機制。
特殊教育學校是為了服務特殊人群而進行的教學活動,是完善我國教育機制的有效方式,所以,為了更好地促進我國現代化建設,為了更好地發揮每個社會成員的有效作用,就需要不斷地優化特殊教育學校管理,從而培養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周鳳生.提高特殊教育學校管理效能的理性思考[J].現代特殊教育,2004(Z1).
[2]李天順.堅持科學的發展觀,進一步加強特殊教育學校建設和管理,促進特殊教育事業的新發展[J].中國特殊教育,2006(01).
[3]張紅馨,蔡慧敏.淺談新課程背景下的特殊教育學校的管理工作[J].現代特殊教育,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