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楠
在當前全國教育進行大變革的時代背景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是我國當前的主要教育方針,即我們的教育要以培養學生的各種綜合素質而服務,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培養更多更好的高素質人才。那么,教師要想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有用人才,就必須以課堂教學為主要陣地,想方設法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使課堂教學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應有的功能,真正煥發出課堂教學的活力。
初中數學作為初中教育當中非常重要的學科,在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數學是一門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課程,對于初中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極大的影響。因此,積極研究和推進中學數學教育研究,具有極為時效性的意義。那么,怎樣優化數學課堂,使數學課堂煥發出應有的活力呢?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要優化教學目標
所謂教學目標,就是一節課所要達到的學習效果,或者說是要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達到的標準。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教學目標是一節課的靈魂,是一堂課是否成功的先決要素,就像是走路要有方向和目標一樣,教學目標也在指示著教學的方向。在教學前,教師一定要制定好一節課教學的教學目標,而且要切合實際,切合教學的實際需要,這是對一個數學教師最基本的要求。但是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注意幾個問題。
1.有效把握教學內容。準確制定教學目標的前提是教師要對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有一個深入的分析,把其中所有可能要涉及到的問題考慮全面,反復推敲,分清楚知識的分布環節,詳略情況,而后才能制定出教學目標。當然,教學目標不是制定一次就能夠完成的,第一次制定的只能算是初稿,而后要進行詳細的分析,仔細的研究,找出其中不完美的地方,也可以請其他教師幫忙進行指導,修改完之后,才能定稿。
2.注意教學目標的陳述的準確性。有的教學經驗不足的教師,往往把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弄混淆,分不清二者的關系,還有的教師把二者混為一談,認為教學目標就是教學要求,實際上這是錯誤的認識。在制定教學目標時,不能把教學要求當成教學目標,教學要求只是教學當中的一些要求,即該怎樣做,不該怎樣做,而不是一節課要完成的目標。例如“了解”就屬于要求的范疇,“理解”就屬于目標的范疇,所以制定教學目標時,用詞一定要準確,分清楚二者的區別。
3.要保證教學目標定位的有效性。教學目標的制定一定要注意是否能夠有效地完成,目標既不能太大,一節課實現不了,也不能太小,只用幾分鐘就能完成,剩余的時間就不能合理運用,而且制定的目標要保證全班大多數學生能夠達到,并且當堂完成,還要進行檢測,以查看學習效果,千萬不要使課堂教學陷入隨意性和盲目性教學當中,使整個教學過程環節錯亂,完不成預定的目標。
二、要優化教學環節
課堂教學環節與課堂教學的效益密切相關,優化課堂教學就是使每一個環節盡量合理化、科學化。合理地安排每一個教學環節是保證教學過程圓滿完成的基礎。在教學中,有很多教師教學節奏掌握不好,使教學環節打亂了原來的計劃,應該占用時間較短的環節卻占用了較長的時間,使重點教學環節因為時間緊張而不能充分地進行,或者根本沒有時間進行,這樣整個教學環節就被打亂了,造成了整節課教學的失敗。例如,導入新課環節,應該在教學中占用三到五分鐘的時間,而有的教師在教學時卻因為導入環節占用時間太長,致使后邊的講授新課環節時間縮短,最后的小結和拓展環節,根本沒有時間進行,所以一節課就因為導入的環節安排不當,而使整節課失敗,拖堂也成為必然。
教學環節的優化主要掌握兩點:第一,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要給學生較多的思考、探索、發現、想象的空間,使其能在教師的啟發下,獨立完成任務,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并能夠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第二,學生認識發展的規律性。課堂教學環節的優化,要盡量使每一個環節符合學生學習知識、認知事物的基本規律,違反了他們的認知規律,就是不科學的,是必然導致教學失敗的。中學生學習數學知識,一般都是按照這樣的規律進行的:復習舊知—導入新課—探求新知—鞏固練習—歸納小結—拓展深化,數學教師在教學環節設計時,應該按照這樣的認知規律設計,并且考慮到每一個環節的時間,一般來說復習舊知和導入新課、歸納小結、拓展深化四個環節,占用時間要相對短一點,探求新知才是所有教學環節中最主要的環節,所以時間一定要留足。
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和寬容的氣氛中受到激勵和鼓舞,得到指導和建議。教師是學生重要的合作伙伴,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是平等的首席。教學行為互尊重,教學資源共享,學習活動互動,教師對待學生出現的質疑,不可搪塞,要珍惜學生學習的結果,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數學問題的思考,哪怕是錯誤的結論和推理,教師也不能對其否定、冷落,應以平等、交流的方式引導、點撥,并在指導中肯定學生的“閃光點”。
三、優化教學方法
所謂優化教學方法,就是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新課程教育提出了素質教育的概念,也就是我們的數學教學要以培養學生各種能力為主,以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不但教會學生數學知識,而且還要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所以教學方法的制定,要能激發學生的學興趣、使學生愿意主動地學習數學知識,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怎樣去學習。教學方法要靈活多變,不要墨守成規,一成不變,要隨著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作出調整。例如,要教學某一個公式或定理時,就不宜采用教師講解的方式,因為用教師講解的方式,容易使學生感到厭煩,沒有新意,所以激發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應該采用用實際例子,然后分組讓學生自己在組內進行探索,最后總結出規律和定理的方法,這樣學生對于規律或定理的認識,是通過他們自己的努力探索之后得出的結論,所以理解深刻,記憶牢固,并且還借此學會了數學知識應該靠自己的努力探索的學習方法。
總而言之,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最根本的措施就是優化教學目標,教師有了明確的教學目標,再設計合理、科學的教學方案,之后再進行具體教學環節的細致設計,還要想到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并做好應對方案設計。教學目標要緊扣所授知識,還要能強化學生能力的培養,從而既能使教學目標得以實現,又能使其他輔助教學目標得以實現,既提高了教學效率,也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使數學課堂煥發出新的活力。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