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云云
新時期教學是指在實施課程改革之后,在新理念的支撐下的新的課堂教學。其最大的特點是突出學生、突出學習、突出探究、突出合作,實現了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它對課堂流程中的備、教、學都有新的要求。
一、如何備課
以往傳統的備課主要是針對如何教,卻忽視了學生,而新課程改革之后備課應該關注學生,為學生好學而設計自己的教案,因此,教師備課時力求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做“減法”不做“加法”的原則,必須弄清一個問題:什么內容是非講不可?什么內容是可以不講?對教材中的“例題”更多的以“問題”形式讓學生在教師講解之前先思考。不求面面俱到的詳盡設計,但求為達成目標設計好的活動(也可理解為問題)。把大量動筆的功夫用在課后教學實錄及課后反思上。活動的設計本著“低入”的原則,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學,方便學,從而確保學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所提高。
1.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準備。通常是以完成前置性作業為主要形式。布置時間上,要確保學生有比較充裕完成作業時間,至少要有一天的提前量。作業的形式可以口頭陳述,可以是指定教材中的相應問題,可以是教師擬定的作業等不同種方式。作業的設計上要遵循“低入”的原則,起到了“深思”的作用,達到“高出”的效果。低入很重要,要讓學生能在這個平臺上都有所創造,人人可做,做多了自然引起深思。深思,就是深入思考,這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性因素,沒有思考就沒有真正意義的學習。“高出”即高質量的學習收獲。前置作業是上課前的引子,要讓學生感到負擔不重,收益都很大,愿意做勁頭足。要達到這樣的效果關鍵是“低入”。本著簡單、根本、開放的原則,才能做到低入。簡單,首先是作業量上不能太大,不然會給學生帶來畏難情緒。內容不要過難,只要學生能認真學習就能解決或解決大部分的問題。根本,首先要把握學科的根本,然后是要學習新知識的根本。學科的根本把握在教師的心里,要學習的新知識的根本體現前置作業中。數學的核心是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是正確的思維方法,數學學習中最有價值的應是解決問題的過程。布置前置作業要以“問題”入手。例如,在“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一課的學習中,我設計了如下前置作業:1.自學課本例3,仿照例3分析一道行程的問題3.出一道行程的問題。這就使得這一課的學習都以問題的形式呈現出來了,而且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夠自主地收獲這一課的相關知識點。開放,相對于封閉,問題設計上不能限定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路徑,有利于從多角度解決問題。只有開放,才能有課堂的精彩紛呈。
2.教師的準備,以前置性作業設計與設計教案為主要內容。教案設計要突出目標、內容、策略、資源準備等四個基本方面。目標要明確具體,總體上圍繞三維目標來確定。內容以展示課堂環節及完成每個環節的程序為主,切忌知識羅列,要簡單、明了、精煉。在策略上突出體現設計學生“學”的活動上,精心設計創設好的學習情境的方法。關于資源準備,首先要視學生為重要資源,在教學策略上要充分利用好學習小組,組織好班級交流討論,同時教師要準備必要的學習材料,以便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必要的補充和拓展。
二、如何教學
新的教育觀念讓我們教師由臺前走到幕后,把課堂真正交給學生,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活動中學習知識、提高能力,增強興趣。但絕對不是讓教師徹底閉嘴不說話,不做指導,相反教師的作用更重要了,教師在教學中應堅持“練在關鍵時,講在關鍵處“的原則。只有教師在課前對學生有了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才能有“資本”與學生進行平等地對話、交流,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才能成為真正的主導。“講在關鍵處”,一是以學生的學定教師的教,二是確保能夠騰出時間“質問”,讓學生投入到問題研究之中,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應遵照認知規律展開學習活動,新知識的生成都要給學生充分的感性認識時間,本著由簡到繁、由易到難,深入淺出的策略,讓學生的學習活動,扎實有效。也就是要規劃好學習路徑,時時關注學法指導。教學中也根據不同的內容進行不定的調整。如數學概念教學堅持一個原則:就是不要把概念放在最前。概念是認識事物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在教學中不要從概念出發,要從實際出發,先要去“做”,做了再歸納,概念的提出,可以在“做”之中,也可以在“做”之后,先做后說。數學法則、規律教學要堅持在教師的支持下,學生自己探究。教師的角色應當是引導者,能不教盡量不教。數學教學中,凡事要依靠實體感悟的部分,就盡可能不設置或少設置條文,淡化形式,注重實質,鼓勵感悟。
三、如何學習
新時期的課堂教學以學生的學為主,教師要恪守教少學多、以學定教的原則。首先,教師要根據所學內容布置前置作業,學生根據作業內容自學,以實現先學后教。課上教師要依據學生完成前置作業情況為基準點,結合教學設計和課堂實際情況展開教學活動,嚴謹和諧地組織教學,確保學習活動的有效。教師要善于發現、創設思維沖突點,引導學習走向深入高效。教學也是以學生為主體,運用學生資源,充分利用好學習小組展開討論式學習,通過小組合作方式培養學生的合作、傾聽、尊重的習慣,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習內容在學生的討論、交流、辯論中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自身的各種能力。堅持小組學習必須在獨立探究的基礎上的原則,個人學習是合作學習的基礎和前提。沒有個人學習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課內研討。反之,缺乏了課內研討,學生的主體性就難以充分發揮,個人學習也難以得到深化。需把生生互動看做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把“研討”作為課堂常規。此外,教師還要遵循認識規律,對新知識的生成一定要給學生充分的感性認識時間,不要因為趕進度而急于上升到理性。本著先整體(活動本身就是整體)后局部、先感性后理性、先易后難、先簡后繁、深入淺出的科學方法展開教學。讓學生的活動扎實有效,要求教師一定要規劃好學習路徑,并時時關注學習動態并給予及時的幫助。
綜上,新時期的數學教學對課堂流程有新的要求。備課不再單單局限于教師對教的準備,還包括學生對學習的準備,以前置性作業為主要表現形式。教師的教也不再是單純知識的灌輸,而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為目標,對學生的學習的組織和指導。學生的學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主動地獲取。這樣的數學課才會精彩紛呈,學生才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