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摘 要: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有自己的喜好和個性,作為成人要尊重幼兒的成長規律,為孩子的成長營造一種科學而寬松的氛圍,讓孩子體驗到發現的興趣,感受到發現的快樂,從孩子的實際出發,在恰當的時期,給予適時地引導,因材施教,讓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關鍵詞:尊重;健康;快樂;興趣;因材施教
世界萬物都有它的生長規律,每個孩子也都有自己的喜好和特性。孩子的成長和發展,都是有一定的規律、順序和特殊性的,作為教師,要根據每個孩子的不同情況因材施教。每個孩子的資質都不一樣,有的早慧,有的聰敏過人,有的大器晚成,有的擅長抽象思維,有的大智若愚,有的喜歡形象思維。在遵循孩子心理優勢的基礎上,將各方面能力的培養有機地結合起來,注重對孩子思想的啟迪,這才是綠色、健康的教育,這樣的教育才能讓孩子快樂健康地成長。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學習固然很重要,但學習并不是唯一的,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是一個獨特的旅程,孩子的成長、智力的發展是有規律的,我們要了解它、把握它,但不能隨便去改變它。生活畢竟是多彩的,如果按照成人的模式去灌輸知識,讓他們去做那些只有有毅力的成年人才能堅持每天做的事情,那樣既違背了孩子的天性,又違背了孩子的成長規律。
美國的心理學家格塞爾曾經做過一個實驗:讓一對雙胞胎練習爬樓梯。其中一個為實驗對象(代號為T),在他出生后的第46周開始練習,每天練習10分鐘。另外一個實驗對象(代號為C),在他出生后的第53周開始接受同樣的訓練。兩個孩子都練習到他們滿54周的時候,T練了9周,C只練了2周。這兩個小孩哪個爬樓梯的水平高一些呢?大多數人肯定認為應該是練了9周的T比只練了2周的C好。但是,實驗結果出人意料——只練了兩周的C爬樓梯的水平比練了9周的T好:C在10秒鐘內爬上那特制的五級樓梯的最高層,T則需要20秒鐘才能完成。格塞爾分析說,其實46周就開始練習爬樓梯,為時尚早,孩子沒有做好成熟的準備,所以訓練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53周開始爬樓梯,這個時間就非常恰當,孩子做好了成熟的準備,所以訓練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這個著名的實驗,已經能很好地證明問題了,幼兒階段的學習應尊重幼兒的生長規律,在孩子做好成熟的準備后,選擇恰當的時間,為孩子的成長營造一種科學而寬松的氛圍。讓孩子從一開始接受教育起,就體驗到發現的興趣,感受到發現的快樂。所以,我們就需要遵循孩子成長的規律,從每個孩子的實際出發,在恰當的時期,給予適時地引導,因材施教,只有這樣做,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長,反之,則會事與愿違,欲速則不達。
英國著名數學家、哲學家、教育家懷特海在他寫的《教育的目的》一書中提出,智力的發展從浪漫開始,浪漫階段是幼兒開始體驗世界、認識世界、發現世界的階段,對一生的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懷特海肯定了自由在教育中的作用,因為它能帶來興趣和快樂。他強調,智力發展離不開興趣,興趣是專注和穎悟的先決條件,沒有興趣就不會進步,因此孩子在上學前應該充分地讓他們玩耍,不要強加他們任何不必要的知識,使兒童在玩耍中充分地擴展他們思維的自由空間,開發智力,增強兒童大腦中各方面功能的神經元。
孩子越小,各方面能力越差。越小的孩子越笨而不是越聰明(部分語言能力除外)。3歲前會的東西,5歲只需要幾天就全會了。5歲前的東西,到了7歲只需要一個月就全會了。美國人高中的數學能力只等于我們的初一二的水平,但是他們用大一一個學期就完全學會了我們直到高三和大一的高數,水平和我們相當,然后大一后半個學期之后,他們的優勢凸顯,而我們就走下坡路去了。所以,如果為了應試考試或者學校教育的需要,后學并沒有弱勢,而且性價比超高,用最小的時間代價換來最大的效果。研究表明,幼兒時期是孩子發展獨立性和自理能力、建立自信心的重要年齡。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是否容易被同伴接納,能夠結交好朋友是很重要的。一項追蹤研究證實,兒童在早期積累的社會性經驗更具有長效性。早期良好的社會性發展對后來的發展具有積極的影響。幼兒之所以主動學,是因為學是他們玩的一種途徑、一種花招、一種享受過程,是不需要去橫比或者用某個標尺去衡量的。如果體會不到學的快樂和享受,每個孩子的遺傳或先天稟賦和后天環境都截然不同,我認為大可不必去先學,等年齡到了直接再給他就可以了,每個孩子發展的路徑和終點也不一樣,沒有一條路適合所有孩子,所以而應該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因材施教,讓孩子快樂健康地成長。
(作者單位 河南省商丘市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