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瑞芬
數學是思維能力拓展之法要,基礎學科之領袖,社會進步之源泉,人類文明之基石。我在教學以來,竭盡微忱,在培養中學生數學綜合素質方面,略有所得,敬請同仁斧正為感。
一、在數學練習的過程中要體現知識的擴展性
創新能力是學生具有的一種既朦朧而又新奇的潛在意識。如何去引導和發現是前提,怎樣去激勵和培養是關鍵,我的做法是要層次分明,一方面既要考慮到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鞏固,同時又要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才能。教學要具備靈活性和可變性等特點,在此基礎上,還要注意題型要來源于學生的生活,并高于學生的生活,激發學生樂學的情感,另一方面要注重解決問題的細節和過程,使學生認識到,結果不是唾手可得的,也不是什么現成的東西,而是需要認真思考、反復琢磨,多次實踐才能解決的。實踐證明,恰當的教法和學法,都有助于學生學會“會學”的技巧,而恰恰這一技巧又是創新能力形成的關鍵一環。只有突出學生內在潛力的發揮和創新意識的培養,才算得上比較好地實現了我們所要求的教學目標,從而使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
二、數學教學要側重對能力的培養
著名數學家波利亞指導我們說:“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和聯系。”
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組成了新課改目標,四者相輔相成又各自獨立。在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學以知識與技能居于第一,帶動其余,要吸收教材的精華,又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改變模式,設計巧妙,循循善誘。比如,教師可在學生解決問題后連續提出“你還有其他方法嗎”旁敲側擊,“你的方法是最簡單的嗎?試試看”由淺入深,等等不勝枚舉。
在學習每章新知識時,教師可讓學生根據首頁設置導圖,自己先閱讀,使得學生對每章內容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因為教材中“想一想”“比一比”“試一試”等文字隨處可見,新穎迭出,不落俗套,學生的數學細胞很輕松地被觸動,情感被激發,求知欲被調動起來。這樣能夠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能夠挖掘學生的數學潛質,能夠鼓勵優秀,能夠帶動后進生,課堂上的學習氛圍溫馨和諧,其樂融融。上課中,學生們精神抖擻,下課了,意猶未盡。試想,這樣的教學,學生想不提高成績都很難。
三、適當、合理使用計算機
現代科技對數學教學輔助作用很大,合理選題是應用計算機輔助技術的重要環節。應用計算機輔助技術的一個重要目的在于有效突破難點,收到其它教學手段難以達到的效果,只有在常規手段不能很好解決教學難點時,才考慮使用計算機輔助技術。在我們觀摩的計算機輔助技術公開課中,大部分課上計算機輔助技術的運用途徑單一,往往是提出問題后尚未給學生以思考討論,立即進行直觀展示。這樣做沒有向學生提供充分思考與討論的時間,學生的思維沒有得到有效的啟動,不利于問題的解決和學生能力的培養。教師在課后的說課活動過程中,強調了課件的制作,忽略了課件應用途徑的設計,因此加強對計算機輔助技術應用途徑的研究非常必要。
中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好奇程度呈遞減趨勢,有的學生甚至懶懶散散,數學教師要引領學生用好奇的眼光和心理去審視知識、觀察世界,爭取讓自己保持這顆好奇心,從而學有所成,在教學中要知機識變,破臼除窠,對學生既要因材施教,還要全面激發,對學生好的表現應給予肯定,不良的表現給予正確的引導使之糾正。長此以往,一定會提高學生們的整體素質,讓我們的課堂達到高效。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