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長慶
[摘 要]在推進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科學化發展的新形勢下,加強與創新基層學生黨支部的建設已成為高校人才培養、學生黨員教育以及夯實其他基層學生管理部門建設的重要途徑。但由于理工科學生受專業教學環境、人文素質培養氛圍等因素的影響,其思想覺悟、黨員意識都比較薄弱,黨支部的建設也存在組織凝聚力不強、活動缺乏亮點等問題。現基于高校理工科學生黨支部建設的現狀分析,探討學生黨支部科學化建設的路徑與方法。
[關鍵詞]高校;學生黨支部;科學化建設;路徑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 — 2234(2013)06 — 0119 — 02
一、高校學生黨支部建設的積極意義
1.黨支部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
黨支部的理論學習和實踐活動都圍繞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以及政治教育等內容開展,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旨在不斷強化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意識,并以學生黨員的先進性和表率作用樹立典型,促進廣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和政治理論基礎的提高,從而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圍。因此,加強學生黨支部建設,以黨建帶團建,不僅能落實學生黨員的教育管理工作,更是有效發揮其作為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戰場”的作用。
2.黨支部是學生黨員教育管理的集中營
黨支部是組織開展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基層單位,它的建設情況直接影響著組織的凝聚力、黨員結構以及黨員教育實效等問題。高校應依托基層學生黨支部的建設加強對學生黨員的教育與管理,充分發揮其對學生黨員思想教育和行為引導的“引領”作用。
3.黨支部是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基層堡壘
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進一步創新基層黨建工作,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以黨的基層組織建設帶動其他各類基層組織建設。〔1〕學生黨支部是推動高校各基層組織和職能部門穩步發展的重要動力源泉,也是帶領團結廣大學生貫徹黨的理論方針、落實黨的工作任務的基層堡壘。加強學生黨支部建設有助于推進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順利開展,也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學生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強有力保障。
二、理工科學生黨支部建設現狀分析
1.認同感淡化:黨支部群眾基礎不扎實
大學生對高校基層學生黨支部的認同感是黨支部群眾基礎的重要體現。目前在理工科大學生中存在黨員對黨支部的歸屬感不強、參與支部活動的積極性不高,普通學生不關注黨支部建設以及對黨員形象的認可度降低等現象。其主要原因主要有:一,學生黨支部書記的責任意識不強,學生黨建工作經驗不足。目前多數高校基層學生黨支部書記都由輔導員兼任,但是多數輔導員忙于瑣碎的學生管理工作,其落實學生黨支部工作的責任心不強,部分輔導員又缺乏學生黨建工作經歷,所以黨支部建設成效較低。二,學生校園文化活動主要由學校各職能部門或者班級承辦,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不明顯。理工科學生注重實踐,積極參加學校及班級的課余文化活動,但是參與黨支部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黨支部的思想政治引導作用不強,入黨積極分子和學生黨員在學生群體中的標桿作用也逐漸被弱化。
2.“選苗”標準固化:黨員發展機制不完善
黨員發展是基層學生黨支部的重要工作任務之一。結合理工科學生的特點,黨支部確定發展對象時往往以學生的成績排名、學生干部經歷、英語四六級成績以及平均學分績點等作為主要量化考核內容。為了優化黨員結構和保持各專業之間黨員發展數量的平衡性,黨支部還經常按照專業分配名額的方式吸收黨員,使學生形成“輪流入黨”和“排隊入黨”等不思進取的心理。最終導致許多學生入黨后對黨員發展程序等黨務工作不熟悉,黨員意識模糊,直接影響了學生黨員的整體質量。
3.重學術輕思想:黨員思想建設成效不突出
在專業課學習之余,多數理工科學生都在實驗室做實驗或者跟隨老師到野外進行實習調研,教學活動中缺乏思想政治和道德修養等理論教育的渠道和載體。同時,黨支部除了組織黨校培訓和上級黨組織下達的相關活動之外,黨員的后續理論教育不足,保先教育不到位,思想建設缺乏活力,所以學生黨員的政治理論水平較低,普遍存在“重學術輕思想”的觀念。
4.模式慣性:黨支部素質拓展活動缺乏創新
理工科學生黨支部的活動存在 “模式慣性”主要體現在:一,活動內容固化。黨支部的常見活動有積極分子入黨前培訓班、預備黨員培訓班、黨員發展大會等,但此類活動理論性較強,學生主體性的發揮空間較小,理工科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其二,活動形式固化。由于高校安全教育的緊迫性和特殊性,黨支部難以組織諸如校外黨團結對共建、參觀考察黨員教育基地等交流實踐活動,許多素質拓展活動只能在校內或者室內進行。總之,黨支部的活動都是圍繞“三會一課”開展,活動形式單一,內容枯燥,載體匱乏,成效不佳。
三、理工科學生黨支部科學化建設的路徑研究
(一)優化組織環境改善黨支部的硬條件
1.完善機構設置,提高支部管理成效。2010年中共中央頒布實施的《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明確指出:學生黨支部可以按年級或院(系)設置,學生中正式黨員達到3人以上的班級應當及時成立學生黨支部。〔2〕所以高校應高度重視黨支部組織機構的科學設置。首先,科學設置黨支部,把黨支部工作延伸到低年級。學生黨支部應當按照專業或年級進行設置,確保黨支部工作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同時,在正式黨員達到3人以上的大一、大二低年級學生中也應當成立年級或班級學生黨支部,科學落實低年級學生黨員的管理與教育。其次,做好黨小組建設工作,明確黨小組的工作職責。對規模較大、黨員人數較多的黨支部應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及時成立黨小組,明確分工,將黨支部的各項工作分配到各黨小組中,提高工作實效。
2.加強班子建設,提高黨建工作能力。首先,選拔思想政治理論水平較高,具有一定學生黨建工作經歷的輔導員擔任學生黨支部書記,并不定期地組織專項學習培訓,強化責任意識,確保其切實履行支部書記的工作職責。其次,加強培養其他支部委員以及黨小組組長等學生黨員骨干的工作能力,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他們作為連接輔導員和普通學生黨員之間的紐帶作用。再次,落實班子“幫扶”工作制度,實現一個支部書記帶好幾個支部委員,一個支部委員帶好幾個黨小組,幾個黨小組帶好全體支部黨員的工作聯動機制,營造出輔導員管學生和學生管學生的良好工作氛圍。
(二)加強思想引領提升黨支部的軟實力
1.重視人文教育,提高黨員意識。人文教育包括人文學科教育、文化教育、人類意識教育和精神修養教育四個方面,高校加強學生人文教育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精神文化素質,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理工科學生“重學術輕思想”的特點更要求黨支部應當從積極分子培養階段開始認真做好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并著力抓好黨員發展與黨員后續教育過程中的形勢政策、理想信念等思想教育,不斷培養和提高學生黨員的自我認同感,提高普通學生對黨員的認同,增強學生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的信念。
2.培育黨支部“組織文化”,建設黨員精神家園。黨支部既是組織學生黨員開展學習實踐活動,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的“有形組織”,也是培養黨員自我認同感,增強黨員先鋒模范意識的“無形組織”。黨支部可以依托民主生活會、黨員評先評優、先進黨支部創建等活動培育黨支部的“組織文化”,明確奮斗目標,樹立共同愿景,激發黨員集體奮發向上的熱情和積極性,提高黨員在黨支部中的歸屬感,也增強學生群體對黨支部建設的認同感,最終把黨支部建設成為黨員心目中的精神家園,讓廣大學生及學生黨員在黨支部中學到有用的知識,感受到集體的榮譽,進而增強黨員的意識和責任感。
(三)制度化管理推動黨支部協同發展
1.健全黨員發展及教育制度,有效保證黨員質量。嚴格把關黨員發展的考核標準和完善黨員后續教育制度是提高大學生黨員質量的重要保證。首先,理工科學生理論知識學習的主動性較弱,黨支部在確定黨員發展考察標準時,除了以學生的成績排名、學生干部經歷、英語四六級成績以及平均學分績點等可量化的因素為標準外,還應注重學生的思想表現以及學生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論學習情況等。其次,在黨員后續保先教育中,結合理工科學生政治意識比較淡薄的特點,黨支部在進一步加強黨的理論知識教育的同時應完善黨員管理監督機制,建立防腐保先機制,做好黨員廉潔教育,強化黨員的防腐防腐意識,切實提高大學生黨員的思想覺悟和政治素養。
2.完善組織生活管理制度,提高黨支部交流學習氛圍。因為理工科學生參加理論性的學習實踐活動的積極性不高,黨支部應不斷完善組織生活管理制度,確保組織生活的內容貼近學生的實際、貼近學生的生活,激發學生黨員的興趣和參與活動的熱情。同時,把“競爭”機制和“立項”機制引入組織生活,并對組織生活的新意和成效等指標予以考核,給予相應專項經費支持,營造較好的外部環境,廣泛調動黨員參與組織生活的積極性。〔3〕
(四)拓展實踐載體強化黨支部育人功能
1.結合專業特點,開發黨支部品牌活動。理工科學生所學知識專業性較強,黨支部可以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定期組織專業知識學習交流會、承辦學院新生專業介紹、畢業生就業經驗交流會等活動,不斷塑造黨支部的品牌活動,也促進學生在參與活動中加深對黨支部建設狀況的了解,進而扎實黨支部及黨員的群眾基礎。
2.深入結對共建,拓寬黨員教育渠道。深入開展結對共建旨在充分利用黨支部外部條件下的教育環境和教育內容對支部黨員進行積極有效的影響,增長黨員的見識和視野,也進一步豐富黨支部的教育實踐活動。理工科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很強,黨支部的結對共建活動可以很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高校加強做好校黨建帶團建,黨團共建的互動機制,更好地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4〕同時,支持和鼓勵基層黨支部組織校外扶貧救弱、愛心捐贈以及各類知識宣講活動等,培養學生黨員良好的道德風尚和感恩意識,踐行黨員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3.搭建新媒體交流平臺,提升黨支部的組織號召力。開展“網絡黨建”,拓展高校學生黨建工作的網絡陣地,使繁瑣的日常黨務工作不斷簡化,從而提高學生黨建工作的時效性和工作效率。〔5〕黨支部可以通過搭建QQ群,博客、微博以及飛信群等新媒體交流平臺,并將支部黨員發展、黨員教育以及支部活動等信息進行網絡共享、網絡管理,為支部的建設提供便捷、高效的科學渠道。
〔參 考 文 獻〕
〔1〕編寫組編著.十八大報告學習輔導百問〔M〕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學習出版社,2012:43-51.
〔2〕中共中央關于印發《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的通知〔J〕.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2010,(12).
〔3〕李書娟.新時期高校學生黨支部組織生活創新研究〔J〕.德育,2010,(02).
〔4〕樊敏,朱張軍.關于高校學生黨支部設置模式的探究〔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8,(02).
〔5〕 殷占兵. 加強高校學生黨建平臺建設探析〔J〕 .現代企業教育,2011,(07).
〔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