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分析數控職業技能競賽選手培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具體辦法,對如何培養數控職業技能競賽優秀選手進行探討。
關健詞:職業院校 數控競賽 優秀選手 培養探討
一、選手培養存在的問題
教育部曾明確提出:“普通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競賽。”為推動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目標改革,從2008年開始由教育部牽頭每年舉行一次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其中就包括數控競賽。從2004年開始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牽頭每兩年舉行一次“全國奧林匹克數控職業技能大賽”,各地及各職業院校也紛紛舉行選撥賽,自下而上選撥參加全國數控職業技能大賽的選手。
剛開始由于各職業院校對競賽不夠重視,認為競賽是個“勞命傷財”的事情,抱著完成任務的態度參加競賽。大多數職業院校剛開設數控專業,缺乏師資,缺少設備,加上對競賽選手的選撥、培訓及組織管理工作缺乏經驗,盡管參賽人數比較少,命題難度不算大,但競賽成績都比較差。
目前由于各職業院校隨辦學條件的不斷改善,師資隊伍建設的逐漸加強,加上各級領導對競賽工作越來越重視,競賽水平有明顯提高。但由于全國數控競賽使用的設備越來越先進,數控系統也是國內主流系統,且命題難度逐步加大,數控編程己由自動編程取代原來的手工編程,這就對各職業院校在以后的競賽中提出了更加嚴俊的挑戰。
二、培養優秀選手應采取的措施
(一)加強對競賽的重視程度
各職業院校應確立正確的競賽指導思想,在競賽組織領導、資金來源、師資隊伍、后勤保障等方面都要給予高度重視。把技能競賽活動作為一項學期常規重點工作,建章立制。通過競賽促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加強學生專業技能訓練、職業能力培養,促使教師教學理念和模式轉變,從而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學生技能水平,培養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挑選優秀教師擔任培訓任務
俗話說:名師出高徒。要想培養出優秀的競賽選手,必須要有高水平的指導教師作保證。
1、專業功底扎實,操作技藝精湛
必須具備一定的機械基礎知識和扎實的專業功底,如機械制圖、公差配合與技術測量、機械制造工藝學、金屬切削原理及機床夾具等專業知識外,還應熟練掌握數控編程原理、編程方法和技巧,做到手工編程和自動編程相并重。
應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精諶的動手操作技藝。競賽表面上看是比學生,但背后很大程度上是在比教師,只有高水平的教師才能帶出高水平的學生。指導教師應善于培養學生分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解決學生在培訓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難題。
2、認真制定培訓計劃,及時掌握競賽動態
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指導教師應根據競賽技術文件的有關要求,在分析歷屆競賽出現過的題型、題量基礎上,對競賽的難易程度作出初步判斷。并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培訓計劃,細化培訓內容,各時間段的考核項目與要求。
為保證培訓和競賽的順利進行,擬定好所需的工具、量具、刃具、卡具及材料的使用計劃,如遇非標或市場緊缺的量具、刃具、及卡具,在不違犯競賽規則的前提下可自行制造,以滿足競賽的需求。
賽場如戰場,競賽情況風起云涌,變化莫測。在培訓過程中應積極搜集與競賽有關的前沿信息,發現情況變化應及時調整培訓計劃。在競賽過程中,應與賽場內外有關人員及時溝通,掌握賽場最新動態,發現問題及時采取有力措施,以營造良好的天時、地利、人和環境。
3、指導教師應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指導教師是培訓的直接組織者和指揮者,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崇尚師德師風,為人師表,嚴于律己。在培訓過程中要親身親為、言傳身教。即要開拓視野、創新思維,又要勇于探索、百折不撓,更要關愛學生、鼓勵學生,以飽滿的熱情全身心投入到工作當中。
同時又要淡薄名利,樂于奉獻。不計個人得失,與學生同甘共苦,以自已的人格魅力成為學生的表率和楷模。
(三)做好選手選撥工作
參賽選手的選撥是否得當,是能否培養出競賽優秀選手的前提。
1、選手應具備的條件
應具備一定的理論基礎和專業功底,接受能力強,反映敏捷,身體健康,能吃苦耐勞,能承受壓力。同時需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自學能力強和自覺性好。
2、做好競賽的宣傳鼓動工作
競賽未動,輿論先行。在選手選撥前,可通過廣播、板報、座談、班會、大會等多種形式。大張旗鼓地宣傳競賽,介紹競賽的有關情況,參加競賽的重要性和目的,鼓勵鞭策學生,營造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競賽氛圍。讓更多的學生了解競賽情況,提高認識,端正態度,增強自信,自覺報名參加選撥,這樣有利于選撥出好的競賽苗子。
3、對報名參加選撥的學生,根據競賽項目要求,分別進行集中短期基礎培訓(如:理論、軟件、實操等),然后進行考試,根據考試綜合成績,擇優留下部分學生。再加大培訓難度,又經一段時間培訓后,再根據考試綜合成績,按參賽人數的2倍,擇優確定賽前培訓學生人選。
三、賽后總結與反思
競賽結束待成績公布后,應及時召開總結表彰大會,對競賽工作進行總結,對獲獎選手和指導教師進行表彰,兌現獎勵辦法,使競賽工作朝著良性循環方向發展。
通過競賽雖然培養了大批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但參賽學生仍然是少數。為此應以競賽為楔機,以點帶面,帶動職業院校教師和全體學生積極投身到培養職業技能的各項活動中去,即可鍛煉教師隊伍,又提高了全體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為以后培養更多職業技能競賽優秀選手奠定基礎。參考文獻:
[1]黎春秀 張建輝 趙甘林.高職院校職業技能競賽組織的思考與研究[J].職業技木教育,2011,(10).
[2]史文生.中等職業教育技能競賽評判機制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0,(10).
[3]孟憲輝 劉四妹.淺議職業技能大賽在職業技能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當代教育論壇,2011,(10).
作者簡介:鄧重柳(1956-),男,江西南昌市人,江西現代職業技術學院高級實習指導教師,高級技師,研究方向為數控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