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修鐘
摘 要:小學六年級的《品德與社會》課,重點就是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及養成教育,注重的就是品德和社會的重要聯系。就是在這樣一個特定的品德與社會課堂的環境中讓學生進一步地對社會有初步的認識和了解,能夠積極有效地參與到社會并能很快地適應社會的發展,這對于學生今后的發展是具有重要意義。讓學生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良好的行為習慣,能夠積極有效地應對社會的發展是開展這門學科的重大教學意義。如何開好、上好這門課程,這就需要教師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改進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策略
中華民族是一個歷史源遠流長的民族,我們具有很多優良傳統和優秀品德。作為一個中國人,從小長輩們就經常教導我們要懂禮貌和守誠信,這些都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如今社會飛速發展,許多人已經跟不上社會發展的腳步,淘汰競爭是很激烈的。這就說明開展《品德與社會》對于學生來說是很重要的,它不僅發揚學生傳統美德,還教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的發展,所以教師必須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來上好《品德與社會》課程。
一、以課本知識為根本,把握課堂授課
1.緊抓課本知識,緊跟課堂節奏。任何學科的學習都離不開課本的基礎知識,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要有機地將學生、課本、生活結合起來。教師要把握課堂有限的時間,將課本知識全權教授給學生,畢竟這門學科不像主科那樣受重視,安排的課程也比較少。所以教師一定要和學生互動,緊抓課本知識,運用生動的語言將課本內容傳授給學生,注意學生的學習情況,把握課堂。
2.積極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小學生心智還不是很成熟,這就需要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不斷地積極引導學生去自主學習。學生的品德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而是需要在時間和生活的發展中慢慢積淀的。所以教師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要在完成教授基礎知識后,開始轉變傳授者的身份,變成引導者和組織者的身份,積極地創設能夠培養學生自主進行學的課堂環境和平臺。積極地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模式,不斷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積極進取性,主動引導學生走出課堂,在生活中去發現、去感悟、去領略大千世界。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的“三觀”在自我的學習中不斷升華。
3.豐富拓展學生的學習生活經驗。要知道,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社會也在不斷的發展變化之中,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學習生活經驗,才能不斷地應對社會的發展潮流。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學生已經有了一套自己的生活體系,積累了一定的社會經驗和能力,教師這時就需要不斷地調動學生原有的學習生活經驗,結合社會的發展和存在的一些重要問題,共同探究,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充實學生的大腦,發展積累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在探索解決中獲得經驗財富,逐漸適應社會發展的新潮流。
二、不斷改進教學方案,充實教學內容
1.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不斷改進,創造新型的教學策略。無論是什么學科,在傳統的教學環境中,學習效率都不是很高,教學質量和學習質量低下。所以,對于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來說,如果繼續沿用傳統教學模式,那么,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對學科的熱情只會是有減無增的。所以教師在今后的授課過程中就要不斷地更新教學手段,創造新的課堂。例如,在傳統的品德課上教師只是一味地講解,而忽視了學生的理解和運用。那么現今就可以將學生組織起來一起去福利院或敬老院等地,讓學生學會發揚傳統美德,學會奉獻愛心。這樣的一節課往往比只講不做的一節課收獲要大得多。
2.以課本知識為基點,不斷充實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手段。課本知識是很重要的,但是僅靠有限的課本內容又不足以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和經驗,這就需要教師在教授完基本的課程之后還要結合課本進行課外內容知識的擴充。例如,教師在進行“公交車該不該讓座”這個課題時,可以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將這樣的場景表演出來,再看相關視頻,讓學生用自己的思想去判斷對與錯,該與不該。主動讓學生明事理比教師單純的講解有用得多了。學生主動認識到學習了這樣的良好品德,有了這樣的道德意識,在社會上才能運用起來,這樣的課堂才是高效的。
三、尊重學生個性化發展,遵循因材施教
每一位學生的家庭背景和教育條件都不同,所以每個人的人格魅力也是不一樣的。有些學生的道德素質較高,但有些學生的道德素質就會偏低一些。遇到這樣的情況,教師就需要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薄弱點進行指導和教誨。要向學生表明學習的好壞和品德是沒有關系的,要針對不同的具體問題和具體事件進行分析。平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經常了解一些各行各業的英雄和革命先驅的光榮事跡,讓學生在生活中去發現高尚和美德,學會學以致用,豐富自己的情操。
總而言之,小學生《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學有很多方法,教師要采用有效的策略,創建有效的課堂,這樣才能從小培養學生的良好品行,引領學生積極地陶冶情操,不斷順應社會潮流變化,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呂強.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德育教育初探[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18).
[2]靳文靜.“美”哉思想品德課[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18).
[3]劉玉珍.教之道,德為先[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20).
(作者單位 福建省沙縣城關第三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