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僅能夠激發學生興趣,還對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對豐富教學資源、創新教學方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詳細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教學
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的融入,不僅能夠加強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吸收能力,還更能對他們的創新能力進行培養。更重要的是,信息技術進入課堂,也有助于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教學素質,同時對豐富教育形式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對漢字有基本的了解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所能做的就是把漢字寫下來,讓學生機械地臨摹、認識這個字,教學任務就完成了。極少數學生能夠在剛學習的時候就知道這個字的形象含義。信息技術的介入,教師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利用多媒體對學生所要學習的生詞進行形象化的演繹。舉例說明,在進行識字教學時,里面包含著這個字的拼音、筆畫、意思、組詞、象形表述等內容,學生學習時,借助多媒體手段就可以很快地接觸到相關的知識。例如,當學生學習到“羊”字趣味識字按鈕時,畫面上就會出現“溫柔的綿羊”“矯健的山羊”“不畏嚴寒的藏羚羊”“中華國寶小尾寒羊”等活靈活現的動畫,學生通過畫面就可以理解“羊”是一種溫順的哺乳動物。學生體會到獲得知識的樂趣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
小學生正處在多動的年齡段,強制性地要求他們對同一事物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力是很困難的,再加上在傳統教學中,教師是絕對的主角,學生只能調動聽覺器官進行學習,這樣的學習效率低下是可想而知的。以多媒體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則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很好的方案。用具體的教學實例說明,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個生動的教學情境。比如,在學習《江雪》這一頗具古典意味的唐詩時,運用多媒體將動畫版《江雪》進行播放,在孤寂、冷清的畫面音效中營造出詩中表述“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空曠意境,學生身臨其境,學習興趣自然就被激發了出來,有了學習興趣,學生的理解能力也就隨之迅速提升,學習效率提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在學習課文《秋天》時,學生可以直觀地感受到秋天的多姿多彩、美麗迷人。聲文并茂的朗誦不僅增強學生對文章的印象,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還更加深了學生的審美感受,提高了他們對美的事物的鑒賞能力。
三、運用信息技術,豐富教學資源
以往的教學備課,教師的參考資料只能依據教學參考書目,這些資料紛繁復雜又往往刻板化,不利于小學生理解、吸收,教師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教學思路不僅常常會耗費大量時間,而且往往事倍功半。此時多媒體巨大的實用性就體現出來了,通過信息技術的引擎搜索,網上大量成熟的教學設計就能夠讓教師解燃眉之急,這些教學設計往往不但有明確的教學目標,而且步驟齊全、內容充實。筆者在教學備課設計時,可做一定的參考和借鑒,吸取精華,增加亮點,還可以與其他教師共同研究討論。這樣備課效果更加充實,課堂教學效率也就相應提高。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它不僅為語文教師而且為學生開辟了新的學習模式,更重要的是,信息技術為新時代我國小學語文的教學模式做出了十分有益的探索,為新的教學手段開辟了新的道路。教師要在繼承傳統語文教學的基礎上,積極運用網絡資源進行新課程的教學設計,改善原有的教學思路,靈活運用教學媒體,引導學生更主動地學習,更有效地學習。
參考文獻:
程妮,張玲.信息技術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11(1):46-48.
(作者單位 陜西省延安市黃龍縣圪臺鄉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