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明
教學內容:
教科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10個生字,結合上下文理解“沁人心脾”“饞涎欲滴”的意思,積累好詞佳句。
2.學習通過抓重點詞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方法。
3.研讀文本細節,感悟細節描寫表現出的人與人之間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悅,想象信任和被信任的美好意境。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品讀、感悟,體會出“信任”。
教學難點:
進行個性化閱讀理解,引導學生對“信任”這個問題有正確、全面的認識。
設計理念:
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手段,努力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使其自身的語文能力在探究、發現、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中得到提高和發展,體會到學習進步的快樂,培養他們自信的學習品質。再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解讀,使學生在讀中悟理、悟情,從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教學過程:
一、設疑導入,激發興趣
(出示蓋爾·布蘭克的照片,簡單介紹。)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美國女作家蓋爾·布蘭克的故事,她每次去外婆家總會在公路邊看見一塊用大紅漆寫在黃色板上的告示【課件出示:桃子——自摘—— 3千米】。看到這則告示,你會怎么想?
生:這個告示很有趣。
生:這里藏著什么秘密呢?
【以課文“告示”為切入點,設計疑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學生學習下文埋下伏筆,做好鋪墊。 】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現在就讓我們和作家一起去看個究竟。齊讀課題。
師:讀得真好,下面請同學們接著看大屏幕,按照要求自讀課文。
【課件出示:自由讀課文,完成以下任務:(1)讀準字音,讀通讀順課文,把你認為最難的字或句子反復讀幾遍,再讀給同桌聽一聽;(2)給自然段標上序號。】
(指名讀自學要求,交流學習目標,各自讀文。)
1.解決字詞
師:課文中出現的生字詞語都會讀了嗎?我們來試試。
【課件出示:外婆 箭頭 柵欄 擱著 歡吠 饞嘴 涎水 沉甸甸 喵喵叫 樸實 純潔。】
(學生試讀,開火車讀、同桌讀、齊讀。)
師:把你認為最難認的字讀一讀。如果你有巧妙記住這個字的方法,就請自豪地告訴你的同桌吧。
(生交流、反饋。)
2.了解內容
師:課文有9個自然段,下面就請9名同學們分段朗讀課文。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根據老師的提示詞語思考:我們和作者經歷了一件怎樣的事呢?
【課件出示:告示 小木屋 紙條 桃林 摘桃 錢箱 信任 喜悅。】
(讀文后,學生借助這些詞語,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教師適時評價。)
師:我們了解了課文的主要內容。同學們看看詞語,是否學會了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一種方法。(總結:這些詞語就是作者所見、所做、所感。這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概括主要內容,這也是課文敘述的思路。)
【概括是學生閱讀的基礎,與學生的感悟、理解、綜合運用能力密切相關。三年級是培養概括能力的初始階段,交給學生概括內容的方法,為今后的學習做好鋪墊。】
三、直入中心,體會情感
1.從結尾入手,體味文章的感情基調
師結合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情況,相機引出結尾句:
【課件出示:“在那兒,我得到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悅。”】
師:從這句話中,我們知道了作者此次經歷又是怎樣的感受?
生:喜悅、愉悅。
生:難忘。
生:印象深刻……
師:下面就讓我們在朗讀中體會感悟吧!(有感情朗讀這句話,在讀中感受想要突出的不同重點。)
①突出為什么而喜悅:
【課件出示:“在那兒,我得到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悅。”】
②突出心情:
【課件出示:“在那兒,我得到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悅。”】
(指導學生個性化的朗讀,教師適時評價。)
(過渡:這樣的愉悅之行,確實值得我們再去重溫。)
2.以“信任”為突破口,感受信任的喜悅
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思考文中哪些語句是寫“信任”的?用筆畫出來。
(學生前后桌交流畫出的語句。)
師:文章中有多處描寫有關“信任”的內容,有些易于發現,有些不容易被找到。說一說你的發現吧!
(學生匯報讀書結果。教師根據學生的匯報梳理內容。)
①從主人留下的紙條上看出桃林主人對客人的信任。
【課件出示:“朋友,歡迎您。每籃桃子5元錢,請自己摘,然后把錢放在箱子里。祝您愉快!”】
師:從這張紙條中你讀懂了什么?
生:桃林的主人相信我會這樣做。
師:你想用怎樣的語氣來讀一讀紙條的內容?
(生朗讀,教師指導朗讀。)
【指導學生朗讀,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可以讀得輕松、愉快,也可以讀得認真、鄭重。讀時,注意句子開頭和結尾與中間內容的停頓,以讀出紙條內容的層次性。】
師引讀:桃林里沒有主人,那一張紙條就是約束;桃林里沒有秤,那竹籃就是唯一的計量容器;桃林里沒有收銀臺,那箱子就是裝錢的工具,這一點一滴無處不顯示出桃林主人對“我”的信任,所以我會說:
【課件出示:“在那兒,我得到的是被信任的喜悅。”】
②從判斷“看”的讀音上,體會主任對客人的“信任”。
師:課文中有一句話說—— 【課件出示:“那兩條狗看著我。”】 這句話中有個多音字,它在這里是該讀kān,還是讀kàn?談談你的看法。
(學生比較兩種讀法,在對比中感受主人對顧客的信任。)
(師生分讀第四自然段其他的句子,教師讀描寫作者的句子,學生讀描寫狗的句子。)
師小結:在桃林中,“我”感受到的不僅是桃林主人的信任,就連那里的小動物都是那么的熱情、友善。
③從摘桃、付錢中,看出客人回報主人以“誠信”。
(學生匯報到此處,相機出示第五自然段的內容。)
師:請同學們再自由讀一讀,想一想“我”回報給主人的僅僅是如實地交出5元錢嗎?
生:不是,是作者的誠信。
師:就像同學們說的那樣,作者交出的不僅僅是5元錢,更是一份誠信。誠信給我們帶來快樂,下面就讓我們帶著這份喜悅,走進桃林,桃林里的景色可真美呀!能來讀一讀嗎?
(先引導學生用圖像等聯系生活實際的方式理解“沁人心脾”“垂涎欲滴”的意思,然后有感情讀句子。)
師:面對如此誘人的桃子,“我”是“一個一個”地摘,籃子滿了,就提著走了,其實作者摘滿的是一籃子的誠實。
(學生帶著誠實的情感,再次有感情地讀第五自然段。)
教師小結:紙條是無言的約束,竹籃是品德的天平。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任,創造了此次美好的經歷,所以,作者說——
【課件出示:“在那兒,我得到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悅。”】
④從告示內容中,看出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被信任。
(過渡:體現人與人之間信任和被信任的內容,還有一處,不知同學們發現了沒有。再快速瀏覽課文,找一找。)
(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告示的內容。)
師:立告示的人相信什么?看見告示的人相信什么?
生:人與人之間要互相信任。
師小結:這份信任,從告示就開始醞釀,桃林那間小木屋,那張木桌,那道柵欄,是簡陋的,但又是樸實而純潔的,因為作者——
【課件出示:“在那兒,我得到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悅。”】
(學生齊讀。)
【品詞析句,感知文本內涵,讀中感悟,感悟語言的魅力。感受信任與被信任的喜悅。】
四、拓展想象,換位練寫
師:文中對“桃林主人”沒有任何的正面描寫,卻又無處不在。假如你就是那位桃林主人,你能把你這樣安排客人自摘桃子的經過寫出來嗎?
【課件提示:請用上這些詞語:告示 紙條 竹籃 錢箱 沁人心脾 垂涎欲滴 信任 喜悅。】
學生動筆寫,教師巡視。生讀自己寫的內容,教師相機評價。
【讓學生在閱讀中內化語言,習得方法,從讀學寫,將閱讀教學扎實推進。】
教師總結:
古人說:“人無忠信,不可立于世。”同學們,愿我們在生活中做有誠信的人,去換得別人對你的信任,也愿我們多去給予別人信任,用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被信任,創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