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啟榕
多一把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學生。素質教育就是要增加幾把衡量學生的尺子,讓更多的學生受到鼓勵,堅定信念,走向成功。我校教師在實踐中對學生實施多元的、積極的、全過程的評價,探索出評價的新思路、新方法。
一、突出評價的整體性和綜合性,讓評價“立”起來
根據新課標提出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要求,學校在關注學生學業成績的同時,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才能,構建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一是學業評價的紙筆測試評價。二是體現學生過程的課堂、作業評價。三是非學業評價,其包括: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方面;學習能力方面的學習興趣、學習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探究能力;合作能力方面的主動參與、尊重他人、約束自我、耐心傾聽、積極交流;情感體驗方面的反思、樂觀耐挫、自尊自信、寬容處事。四是特長評價。評價體系內容多元、范圍廣,展示學生的知識、技能目標的達成情況,更呈現學生學習過程、學習方法的形成狀態和潛能的發展程度,創新實踐的成果等等。這樣,教師的關注點拓寬了,學生的發展空間增大了,更有利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評價方式多元化,讓評價“活”起來
評價的最終目的是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此,我校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多角度、深層次地刺激學生主體,變傳統的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為學生自我和相互評價,教師、家長及社會參與的多元評價。成長記錄中每個月的評價,學生根據目標要求,在評價標準上自定等級,從而使學生堅定學習信心,體驗成功,學會自我認識、自我肯定;在小組評價中,學生慢慢學會在誠懇反映他人不足的同時,努力去發現他人的優點,學會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人,適時地、恰當地給他人以贊揚和鼓勵,這樣不但營造了互幫互學、輕松愉快、和睦相處的氛圍,而且培養了將來立足于社會的一種為人處世的原則和能力。家長評價無疑擴大了課程資源,通過聯系、反饋、評價,家長與教師攜手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三、評價方法多樣化,讓評價“實”起來
1.課堂評價,激勵學生人人成功。
在日常教學中,有的課堂評價語言形式過于單一,教師只是簡單地重復著:“太好了!”“你真棒!”“你讀得很好!”到底好在哪里?缺乏因勢利導的導向作用。為了使課堂評價真正具有激勵作用,學校要求教師課堂采用多樣、靈活、生動、豐富的評價語言,杜絕籠統模糊、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評價,并對課堂評價用語提出了具體要求,要有針對性、啟發性、真實性、引導性、激勵性、藝術性等。同時,我們強調評價學生采取“低、小、勤”的原則?!暗汀敝浮暗推瘘c”,教師要站在兒童成長角度看問題,從低到高,激勵學生。“小”指“小目標”,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確定近期發展目標,要符合學生的特點和實際能力?!扒凇敝浮扒谠u價”,教學中教師要用積極的眼光,多個角度、多個層面看待學生,不斷探索口語評價的內涵,總結出贊賞式評價、包容式評價、推進式評價、挑戰式評價、糾偏式評價、延遲式評價等。課堂上要抓住學生的不同特點,給學生一個具體的、恰當的評價。如“你的想法很有特色,但與這個問題的思路稍有出入,換一個角度想一想,或許會有新的發現”“說得很精彩,如果聲音再響亮點就更好了”。一種肯定、給一次機會、一個夸獎的手勢、一個輕輕的撫摸……用真情喚醒學生,以激情打動學生、鼓勵學生,最大限度地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時間和空間。
教師在注意自己評價學生時做到真心激勵、關注人性,同時還注重引導學生開展自評和互評,引導學生學會賞識別人,先找優點,再提不足,讓學生在賞識、寬容中品嘗到成功的快樂,美好的同學情,充分發揮評價對學生發展的促進功能。
2.作業評價,讓每個學生都獲得成功的體驗。
新的作業評價觀認為,作業應是具有鮮明的價值追求、理想和愿望的活動,應該讓學生在作業過程中體驗幸??鞓放c苦惱辛苦。教師要積極探索新的作業評價方法,研究“等級+評語”的作業評價模式,把學習態度和作業質量相結合,把學習與行為習慣相結合。根據學生年級的不同,具體情況的不同,采用的評價方式也應不盡相同。一、二年級學生的作業可采用“等級+圖案”式的評價方式。高年級學生的作業,可嘗試“等級+評語”式的評價,教師評語以激勵、表揚等積極評價為主,盡量做到從正面引導。常用的評語有“督促式”評語、“夸獎式”評語、“誘導式”評語。如一個成績優秀、向來作業水平較高的同學,作業出現錯誤時,教師可運用督促式評語:“這是你的作業嗎?你的作業水平不會是這樣的?”評價符號發生了變化,作業錯題處的“×”換上了“?”或“—”。學校要求,每學期寫給每個學生的書面評語不少于10次。學校還建立學生作業自評、互評制度。用發展的眼光來評價每一位學生,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成功體驗。這樣評價具有很強的激勵性、導向性,既幫助學生認識了自我,又及時了解他們學習過程中的進步與不足。同時,拉近了師生的距離,促進了思想上的溝通與交流。
3.實施成長記錄評價,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遵循“人人有才,人無全才,揚長避短,人人成才”的指導思想,本著激勵、自主、有效發展和可操作的原則,設計了“成長記錄袋”。“成長記錄袋”中以學生《成長記錄冊》為主,可以珍藏學生認為寫得最漂亮的字,畫得最美的圖畫,最滿意的手工作品。每個學生還有一本錄音帶,錄下了讀得最有感情的課文,唱得最好聽的一首歌,最想對家長說的一句話,還有試卷、作業等紀實材料。《成長記錄冊》包括思想道德、科學文化、身體心理、審美藝術、勞動技能、個性特征、創新能力、自育能力八個方面,依據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知識水平,循序漸進,螺旋上升,設計出學生全面發展的階梯?!冻砷L記錄冊》中每個月的評價內容是根據課標中的學段目標、教材和學生思維水平提出的不同要求確定的,如一年級新學期開始《成長記錄冊》上畫的是一棵蘋果樹,樹上結滿了果子,果子中是評價內容,如:我不吃零食,我不亂花錢了,我會穿衣服了,我會整理書包了,認真聽講了……圖文并茂。要求是:請小朋友為果子涂上顏色,做得好的涂紅色,比較好的涂黃色,不太好的涂綠色。每個月組織一次評價活動,評價以學生為主,教師適時給予指導。孩子們在寫寫畫畫中自我評價。除學生自評外,還有同學之間互評,教師、家長的評價。自評與他評相結合,過程性評價與綜合性評價相結合,致力于學生的終身發展。成長記錄評價,較好地反映了學生發展的狀況,真實、深入地再現了學生發展的過程,全方位多角度地評價了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為教師提供了學生學習與發展的重要信息,使教師工作有的放矢,將評價與教育、教學融合在一起,與課程和學生的發展保持一致,從而提高評價的效果。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痹u價對課程實施起到了重要的導向作用和質量監控作用,實施評價改革,實現了教師角色的轉變,促進了教師專業的發展。學生學習方式實現了多樣化、個性化,自主、合作、探究已逐步成為學生的一種學習品質。課堂上學生的“話”多起來了,敢于發表不同見解,敢于向教師和書本挑戰,思維活躍,視野開闊,交際能力、創新能力、動手能力更強,身體、心理更健康。實踐中我們感悟到:評價不再是千人一面的“套印模子”,而是引導和培養個性的“催化劑”;評價不再是分數等級的“篩子”,而是激勵師生前進的“泵”。
(作者單位:福建省政和縣星溪小學 責任編輯:朱蘊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