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恒祥



《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是人教版五下第三單元的內容。長方體和正方體是最基本的立體圖形,學生在第一學段已經初步認識了一些簡單的立體圖形,已經能夠識別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本節課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基本特征,為今后認識和學習長(正)方體的展開圖、表面積以及長(正)方體的體積(容積)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自主探索,建構新知
【設計】
1. 舉例揭題。
教師打開事先準備的磚塊包裝盒,出示“長方體磚塊”問:這是寶貝吧?它有什么用處?同學們在生活中見過哪些像這種形狀的物體?這節課,我們一起來研究長方體的特征。
2. 引導認識各部分名稱(略)。
3. 指導研究位置關系。
(1)找一找。在研究鼓掌的動作中,我們認識了相對和相交兩種位置關系。請同學們找一找長方體中的面與面、棱與棱之間有沒有相對或相交的關系?
①面與面:哪些面有相對關系?(上下面、前后面、左右面)哪些面有相交關系?面與面相交可以形成什么?(棱)
②棱與棱:哪些棱有相對關系?哪些棱有相交關系?棱與棱相交可以形成什么?(頂點)
(2)量一量。請同學們利用尺子等學具,量一量長方體相對的面、棱各有什么特點?
①面:6個面是什么形狀?(長方形)一定是長方形嗎?(出示“有一組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相對的面有什么特點?(面積相等)
②棱:(出示“長方體框架”)看看這12條棱,可以分為幾組?怎樣分?(可以分為3組,長度相等的棱為一組)
(3)根據學生的回答,課件逐一顯示下表內容:
4. 梳導、建立立體圖形。
(1)觀察。(出示“長方體磚塊”,放在講臺桌上)問:你們最多能看到它的幾個面?
(2)教師一邊介紹一邊畫透視圖。把磚塊放在桌面上,同學們最多只能看到它的3個面。比如,坐在左邊的同學只能看到上面、前面、左面,所以,我們一般只畫看到的3個面。因為看的角度不同,所以看到的長方形是平行四邊形,但實際上是長方形。由于沒有真正看見另外3個面(下面、后面、右面),所以用虛線來表示。
(3)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①教師介紹:通過剛才的研究,我們知道長方體有8個頂點,相交于一個頂點的有三條棱,這三條棱的長度分別叫做長方體的長、寬、高。習慣上,我們把水平面上較長的棱叫做長,較短的棱叫做寬,垂直的棱叫做高。
②教師從不同的角度擺放長方體磚塊,讓學生說一說它的長、寬、高。
5. 總結學法。同學們是用什么方法認識長方體的特征?(通過摸一摸、數一數、找一找、量一量,發現長方體的特征)
6. 引導探索正方體的特征。
(1)課件顯示“將長方體磚塊壓縮成正方體”如右圖所示。
(2)運用學法,合作探究。請同學們用研究長方體特征的方法,小組共同研究正方體的特征。
(3)匯報學習成果。(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以課件演示的方式把上表補充完整)
(4)設疑:長方體有長、寬、高。正方體有長、寬、高嗎?(統稱為棱長)
7.揭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系。
教師引導學生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異同點,總結出“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用集合圖表示它們的關系。(略)
【思考】
建構模型是數學教學的中心環節。數學學習過程,是建構意義過程,是從具體到抽象、從感知到內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是被動接收信息,而是根據自己的經驗背景,對外部信息主動地進行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對數學意義的理解。這一環節,教師充分利用實物,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引導學生通過摸一摸、數一數、找一找、量一量等數學活動,使之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突破由面到體的過渡、由二維向三維空間的建構。如此“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建構數學模型,既能有效落實主體地位,又能使學生對親自探索的知識保持良好的記憶并提出正確的評價,更為學生日后研究圖形積累了方法和經驗。
二、多層練評,內化新知
【設計】
(一)必答題。
1.“擇優錄取”,我會選!
下面各圖的形狀,( )是長方體。如果是長方體,請指出它的長、寬、高。
2.“是非曲直”,我有理!
(1)有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的物體,形狀都是長方體。( )
(2)在長方體中,不是相對的棱長度都不相等。( )
(3)長方體相鄰的兩個面是正方形,那么,這個長方體一定是正方體。( )
(4)(教師出示“一張長方形紙”)這是長方體嗎?( )
3.“對號入座”,我會填!
根據右圖長方體的長、寬、高填空。(單位:厘米)
(1)這個長方體有( )個面。
(2)它的( )面是( )形,長是( ),寬是( )。
(3)( )面的面積是( ),( )面的面積最小,( )面的面積最大。
(4)要做一個這樣的長方體框架至少要( )厘米鐵絲。
(二)選做題。
1.“解決問題”,我們行?。ㄐ〗M4人合作完成)
雞、鴨、鵝蓋房子,它們至少要挑多少根什么樣的“柱子”,才能蓋好自己的房子?
1米
0?郾9米
0?郾8米
雞說:“我要蓋一座長、寬、高都不相等的房子。”
鴨說:“我要蓋一座左、右面是正方形的房子?!?/p>
鵝說:“我要蓋一座正方體的房子?!?/p>
2.“動手實踐”,我最棒!
用橡皮泥、蘿卜、土豆等材料動手做一個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
【思考】
應用新知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環節?,F行教材中安排的習題有時存在機械、單調的弊端。若長期把學習禁錮在教材層面,一味地強調教材中的習題,容易使學生產生厭乏的學習情緒,容易使學、用脫節。因此,設計練習應突出“質”與“量”,從質上說,練習應突出“三維目標”,從量上說,練習要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學習空間,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求。引導訓練應立足于課堂“活學”,延伸至課外“活用”,使之把新知識同原有知識結構更加緊密地融為一體?!伴L方體的認識”一課的練習,融多樣性、現實性、開放性、挑戰性于一體,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學習與實踐機會。這樣的練習,既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所形成的知識結構更加充實和完善,又能拓寬其獲知、用知的領域,使數學學習不再枯燥乏味。
(作者單位:福建省閩侯縣上街新洲小學 本專輯責任編輯: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