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琴
《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課程應具有開放性。這種開放性表現為課程在學習內容、活動組織、作業練習、評價等方面應該給教師、學生提供選擇的機會和創新的空間,使得課程可以在最大限度上滿足不同地區、不同經驗背景的學生學習科學的需要,幫助他們不斷擴展對周圍世界科學現象的體驗,豐富他們的學習經歷,圓孩子科學探究之夢。
通過多年的實踐經驗與觀察,我認為,小學科學區域角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創設:
一、選擇貼近孩子生活的內容
1.從“教師為主”轉為“關注學生發展需要”。
《課標》提到:科學課程的內容要滿足社會和學生雙方面的需要。應選擇貼近兒童生活的、符合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趨勢的、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和有利于為他們的人生建造知識大廈永久基礎最必需的內容。因此,區域角的布置應由教師為主轉為根據學生的需要出發。如:植物栽培角的植物、動物飼養角的動物可由孩子們親自種植、飼養。各班級可從學生的探究興趣和需要出發設計各種動植物生長小實驗,如“花卉、菜豆、青菜根的穿透力”“植物每天喝多少水?”“植物生長需要什么?”“蔥和蒜一樣嗎?”“花盆上的洞有用嗎?”“觀察螞蟻”等,充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關注學生生活經驗。
我們根據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陳鶴琴的“活教育”理論,選擇學生在生活中看得見、摸得著、感興趣的科學教育內容,將它們蘊含在區域角環境的創設中。例如,在一次乒乓球訓練過程中,一學生不小心踩癟了新買的乒乓球,于是,我們就組織學生進行了“我們也來讓球鼓起來”的實驗活動。首先,讓學生思考如何讓球鼓起來,接著,根據學生的討論,端來一杯熱水(不讓學生知道杯里裝的是熱水),再把球放到水里,迅速蓋上一塊布,過一會兒球變好了。“球為什么會鼓起來?”學生的求知欲推向高潮,探究教學的氛圍馬上就濃厚起來。有的學生說,可能這杯水是熱水,是熱水使球鼓起來。于是,教師就讓學生用手試一試杯子的外壁,他們證實是一杯熱水后,就自然而然地提出了其他要探究的問題:除了乒乓球,其他物體在受熱受冷時分別會有什么樣的變化?
通過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引發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激發了學生思維,學生那種急著要探索新知的心情可想而知,接下來的探究活動就水到渠成了。
3.內容選擇跟隨季節。
我們根據自然界中春、夏、秋、冬四季的輪回變遷,根據學生不同的認知水平,由淺入深,從簡到繁地選擇特定動植物進行觀察。春天,對于植物區域角種植的創設,可以有“種子發芽”“花卉的種植”“蔬菜的種植”等觀察項目;秋天,有“農作物的豐收”“種子藏在哪兒”等觀察項目。對小動物類飼養角的創設,春天可以飼養小鴨、小雞;夏天飼養小金魚、小烏龜、小兔子等等。這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貼近孩子的生活實際,能讓孩子產生了解自然、滿足探究欲望的興趣。
二、將區域角活動與主題活動高效融合
鑒于區域角活動與主題活動在學生發展中的不同作用,我們應該將這兩種活動形式有效地結合,最大限度地挖掘它們的教育潛力,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成長。
1.區域角活動作為主題活動的生成。
區域角活動是學生自發形成小組,根據自己的興趣、水平與能力自主選擇活動內容和進度的活動,因而,區域角活動是學生的“學習島”。在區域角活動中,如果大部分學生都對某一活動感興趣,教師就可以考慮將這一活動生成全班學生參與的主題活動,這樣,區域角活動就為主題活動奏響了“序曲”。例如,教師發現,近段時間,學生對與氣象有關的活動非常感興趣。在“氣象角”中,很多學生收集并發布了近兩天的天氣預報;在“交流區域角”中,有的孩子在為其他孩子講述有關小動物和天氣的故事。因此,教師就可以利用區域角活動中孩子的興趣,形成關于“氣象與天氣”的系列主題活動。
2.區域角活動作為主題活動的組成。
在以往的主題活動中,教師往往要求全班同學圍繞一個內容來展開。事實上,主題活動的目的可以是一個,但活動的內容與方式卻可以以小組形式來呈現,這樣,區域角活動就可以作為主題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從而使教師能充分地觀察并指導每一個學生。例如,教師根據學生的興趣,將“氣象與天氣”作為主題活動,并將有關氣象活動的主題分解成幾個方面放在區域角中,形成小組探索的活動:“科學信息角”中,孩子收集有關地震的知識及模擬地震逃生的現場;“科學探究角”中,孩子探索地震災害發生的起因。這樣,區域角活動本身就成為主題活動的一部分,作為主題活動的“和聲”而存在。
3.區域角活動作為主題活動的延續。
區域角還可以作為主題活動的延續而持續地發揮其重要的功能。圍繞氣象這一主題,教師還可以激發學生開展進一步的延伸活動,如觀察記錄氣象情況、用工具準確測量氣溫、風速、風向、降水量等。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各區域角的活動者進行充分的交流與點評,引發孩子強烈的學習與探究興趣,從而達到有感受共分享,有經驗共交流,有問題共探討。比如,在教學巖石與礦物單元前,教師可以有意識地組織學生收集巖石和礦物,將學生從各處收集來的巖石和礦物在區域角內陳列出來,特別要呈現本地常見的巖石和礦物,并在每塊巖石上標出名字和特征,便于學生進行觀察辨認。在教學植物生長部分時,可引導學生在區域角內栽培水仙花,觀察記錄水仙花的成長;在花盆里播種青菜的種子,引導學生比較:是水分多的種子發芽好,還是水分少的種子發芽好,這為豐富學生的區域角活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也有助于孩子進一步探索、自主學習與發現。觀察實驗,是區域角活動最核心的環節,也是學生最感興趣的環節,同時也是學生最容易出現狀況的環節,需要引導學生認真細致地完成每一個觀察實驗活動,注意收集其中產生的每一個細節,因為,在活動過程中,有時會產生新的問題,生成新的研究內容。
總之,把開展區域角活動與教學活動緊密結合起來,有利于改變重教學輕實驗活動的傾向,不斷提升區域角活動效益,為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做出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教師進修學校 責任編輯: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