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旺洛松
摘 要:人們常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自身的素質,尤其是他的職業道德修養對于學生的成長和成才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孔子只道出了作為一名教師的“教書職責”,還有一部分是“育人職責”,這就對教師的人格提出了更加嚴苛的要求。要為人師表,就要不斷地提高和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
關鍵詞:教師;道德修養;教書職責;育人職責
一個學生,他們待在學校的時間遠遠超過在家里,自然,在學校這個大家庭里,同學和教師更容易影響他,而更主要的是教師的影響。有時候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會給教師很多的壓力。教師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兢兢業業地履行著他的“教書職責”,而忽視了他還有“育人職責”,即,為人師表,教育影響學生成為有良好道德修養的人。因此,教師自己首先就要成為道德修養良好的人。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教師的師德呢?我有些自己的心得體會,在此拋磚引玉。
一、加強師德理論的學習
在現如今這個“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市場經濟大潮中,物質的誘惑給教師帶來了很大的沖擊,也為教師能否堅守道德情操,守住自己心靈的一方凈土帶來了嚴峻的考驗。所以教師要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學習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理論,領會其中的精華;學習共產主義思想,樹立正確的道德理想;讓他們指導教師的道德行為,為教師表明善與惡,在教師慢慢的自我學習和接受的過程中,最后轉變成為教師自己內心的信念。加強道德理論的學習,有助于提高教師遵守師德規范的自覺性。
二、加強自省和尋找差距
教師的工作本就艱辛、繁復,在教學的過程中,難免會出現缺點和錯誤,關鍵在于我們如何對待這些錯誤,是馬馬虎虎敷衍了事,還是本著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的態度,好好地進行自我反省和批評呢?我們的選擇當然是后者。
人,貴在自知,俗話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所以教師就需要時常進行自我反省、自我批評,從而能夠自我教育、自我斗爭、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一個不自省的人,就不會知道自己的優缺點在哪里,不知道自己與他人的差距在哪里,他缺乏自知之明,就會驕傲自滿,驕傲便會使人退步,從而降低自己的威信。所以,一方面教師可以在完成一日工作之后,抽個時間自檢一下自己這一天是不是盡職盡責,對自己犯下的差錯進行自我批評,在這個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優缺點,不斷地激勵自己,不斷地努力進取。另一方面就是要尋找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愛因斯坦說過:“只有以偉大而純潔的人物作為榜樣,才能指導我們具有高尚的思想和行為。”所以我們應該主動走進這些大教育家、教育名師的世界,與他們對話,發現自己的不足,向他們學習,學習做人的原則和教育的智慧。
三、加強自身的責任感
1.要對自己有責任感
一個人,首先要懂得愛自己,才能懂得愛別人。這和教師的責任感一樣,教師要是對自己不負責任,又怎能奢求他對學生,乃至社會負責任。當今社會,很多的上班族都是上班混工資,下班享樂子地得過且過。教師的工作收入有保障,而且工作量不大,假期多,相對來說比較清苦而清閑,如果教師沒有積極的目標和責任感的話,就很容易在生活的漩渦中沉淪。
所以,要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就必須讓教師時刻對教育有責任感。首先是要對自己有責任感:珍惜自己寶貴的才華,讓自己可以在小小的七尺講臺上發光發熱;不浪費珍貴的生命,讓自己的每一天都過得有價值;不放棄自己最初的信念,讓她在物欲橫流的社會中仍如一株青蓮。同時,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標和規劃:認真做好教育中的每一件事,充實而又有意義地過好每一天,在這個過程中,不斷領略教育的酸甜苦辣,不斷提升自己的師德修養。
2.要對學生有責任感
第斯多惠說:“正如沒有人能把自己沒有的東西給予別人一樣,誰要是還沒有發展、培養和教育好,他就不能發展、培養和教育別人。”所以,在筆者看來,教師對學生的責任感,首先就應該表現在發展自己,讓自己成為一名具有職業水準的教師。俗話說:“要給人一瓢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師要先把這一桶水填滿,在不斷潑灑的過程中,還要不斷地蓄滿,不斷地學習和積累,才能走在時代的最前沿。其次表現在教師在教書和育人上的盡心盡責。教書自不必多說,真正對學生有責任感的教師應著眼于學生的健康、人格、思想等等方面,不僅要培養成才,更要培養成人。
3.要對社會有責任感
人們常說:“教師的偉大之處就在于他們肩負了社會進步的使命,卻又永遠是幕后英雄。”我們要配得上這樣的稱贊,把教育事業當作是自己的事情,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為我們祖國的教育出一份力,發一份光。
總而言之,師德修養的提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是需要一個長期艱苦努力的過程。教師應該懷抱著對自己、對教育、對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感,積極地進行道德修養的學習,時常自省,并且在客觀因素的影響下,仍堅持不懈地努力,最后一定能成為一位具有良好師德修養的教師。
(作者單位 西藏自治區昌都地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