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燕
識字過程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孩子們的識字質量呢?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漢字的重要性,并對識字產生積極的興趣,他就能自覺地去學習并掌握漢字的音、形、義。
一、激發興趣——樂意學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小學生往往用形象、色彩、聲音來進行思維。”根據低年級小學生這一特點,在教學時我將生字形象地稱為“娃娃”或“小客人”,讓學生有一種親切感。識字的過程也隨之變成了交朋友或是招呼小客人的過程。親切自然的稱呼自然喚起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習的興趣也隨之調動。
1.借助猜字謎
遇到難、易錯的字,借助猜字謎教學。如,教學“泉”字:上白下水;如“工”字:可以說成“二”加“1”等等;猜字謎識字教學,幽默風趣,寓教于樂,朗朗上口,易學好記,學生印象深刻,既能展現語文課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又能提高識字效果。
2.利用圖畫識字
這種方法主要是用于教學象形文字,如,教學“日、月、山、火、田”這些字時,我利用簡筆畫,比如“山”字,在黑板上勾勒出山的簡筆畫,形象生動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也牢記在他們的腦海中了。
3.利用競賽法
根據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我還把各種練習寓于競賽之中,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進而更好地鞏固已學的知識。
4.多表揚鼓勵
教師在教學中,應以表揚為主,我常掛在嘴邊的是“你回答得真好!”“你真棒!”“有進步了,老師真為你高興!”……有時,學生說得好,我還會和學生一起鼓掌,于是學生學習的興趣就更濃了。
二、變換形式——玩中學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兒童的有意注意時間短,無意注意占優勢。根據這一特征,要想在整個活動中保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就不能只以單一形式進行,不然就會把剛剛點燃的興趣火花給熄滅。引導學生變換形式,不斷滿足學生的好奇心,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措施。游戲是孩子樂意為之的活動。
將游戲引入課堂能讓孩子在歡快愉悅的氛圍中識字。例如,在教學一年級語文《北風和小魚》一課中,讓孩子分角色表演“北風”“小魚”。結合指導,經過多組表演練習,學生在游戲中比較準確地認識和理解了十多個生字及幾個詞語。后來,隨著識字量的增加,我又將“飛毛腿送信”“詞語找朋友”等有趣的游戲引入課堂。學生在歡快愉悅的氛圍中識字激情高漲,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
三、教給方法——學會學
在識字教學中,我認為教給學生正確的識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只有你教給學生正確的識字方法,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教學時要靈活地選擇教學方法。
1.易生為師法
“授之以魚,只供一餐;授之以漁,可享一生。”因此,我在教學中,逐步教給學生正確的學法,先扶后放,嘗試讓學生自己做小老師,讓他們自己想,自己說。一個個“小老師”都能獨立發現問題,并提醒其他同學注意生字的寫法,其涉及的方面有很多,諸如多一點、少一點、多一撇、撇變捺之類的筆畫錯誤,形近字和同音字相混淆所產生的錯誤等。“小老師”們的興趣很高,“學生”們的興致也很高,課堂上常常小手林立。
2.形象記憶法
識記生字的過程很枯燥,如果采用比較形象的描述、直觀的演示或聯系生活實際的話就比較好理解了。形象記憶的方法有游戲、猜謎、多媒體演示等,只要運用得恰當同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復習鞏固法
復習最基本的方法是讀、抄、默,在熟讀的基礎上做到正確地抄寫并默寫出來。當然死抄是不行的,而許多學生卻偏偏喜歡這樣做。因此教師得教給學生正確的方法,比如說要抄三遍,第一遍可以讀著抄,第二遍則可以默寫,然后檢查一下正誤再默寫第三遍。實踐證明,許多原來死抄的學生改用這種方法后,在默寫字詞時,準確率提高了許多。
總之,識字教學任重而道遠,只要我們勤思考,就會發現許多有趣的識字方法。我們應該積極探索省時高效的識字教學策略,切實培養學生主動識字、自我識字的能力,還識字教學于精彩,讓學生在快樂中自主地學習吧!
(作者單位 江蘇省靖江市濱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