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權
摘 要:學習書法創作要注意與寫字的區別,還要注意局部與整體的關系,更要注意創作書法的目的。
關鍵詞:書法創作;區別;整體;繼承;創新;目的
書法從表面上看只是一個技法問題,因為技法從某種程度上決定書法作品的高下和成敗。所以有些學習書法者一味地“埋頭苦練”技巧。他們認為只要修煉技法就能寫出好的書法作品。其實,技法的訓練在中小學的寫字課上已基本完成,但這時也只能是寫寫字,而不能創作出書法作品,這是因為他們忽視了正確的意識所起到的作用而進入了誤區。
學習書法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意識觀念。從開始練習書法時臨帖、臨碑到創作作品再到個人風格的形成,這一過程中正確的意識都起著主導作用。
一、練習書法時要清楚地意識到書法與寫字的區別
從事書法活動的大都是能寫字并且文化修養較高的人,但是一部分人還是自覺或不自覺地把寫字的一些要素拉到書法中來,或者把書法與寫字混為一談。練習書法時還是和啟蒙老師教兒童寫字時一樣“橫平豎直”、“點點像桃”、“撇撇像刀”之類。這樣寫出來的字是平穩、工整、清楚、易識,但這只體現出了文字的實用價值,而沒有體現出書法意識的“靈魂”。書法藝術主要是通過用筆、用墨、結構章法、線條組合等方式進行造型和表現主體的審美情操,從而給欣賞者帶來美的享受。在農村我們常見一些文化較低不懂寫字規律的人寫出來的如“修自行車”“補鞋”等字有時特別生動,特別具有書法的生命活力。今天看來好些是書法中經典的古人墓志、造像,在當時只是墓碑而已,現在是我們學習書法的楷模。
二、學習書法時局部的精到一定要服從整體書法作品
書法作品注重的是整體的黑白布局、節奏變化、形式美感等。創作每一幅書法作品之前都要把整體放在首位,局部每一個字的長、方、扁、圓、大小、錯落都要服從于整體。筆畫的橫不平、豎不直;有些字的嚴重歪斜;字形的極度夸張;字體的錯位壓縮;字距行距的大小變化;筆墨干濕濃淡的強烈對比等都是為了整體的需要。局部產生的動蕩、跳躍等要通過整體來調整。只有把握好局部和整體的辯證關系,作品才能體現出視覺上的藝術美感。如,顏真卿的《祭侄稿》《爭座位》等通過局部與整體的關系全篇體現出了激昂、悲壯、磅礴的氣勢。
三、書法創作時繼承固然重要,但創新才是目的
中國書法源遠流長,幾千年來都是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不斷創造出來的,今天的創新也是繼承基礎上的創新,只有繼承前提下的創新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創新。黃賓虹說:“未明古人,而言獨造,人趨捷徑,背道康莊?!睕]有繼承的創新只能是空中樓閣,不學古人的創新是很膚淺的、經不起推銷的,作品也很難與人們溝通,只能在自己的書房中自生自滅。
一個人窮盡畢生精力去繼承傳統也是繼承不完的,學完“二王”還有“顏柳”,學完“書帖”還有“墓志”,所以我們要堅持批判的原則。
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的文化》一文中說:“我們必須尊重自己的歷史,決不能割斷歷史,但這種尊重是給歷史以科學的地位,是尊重歷史辯證法的發展,而不是頌古非今,不是贊揚任何封建的毒素,對于人民群眾和青年學生,主要引導他們不是向后看,而是要引導他們向前看,為了我們今天的群眾,對于文藝遺產我們必須要堅持批判的原則?!?/p>
批判地繼承就是要科學地分析,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吸收眾家之長以補自己之短。把前人的東西吸收之后就要創新,這才是學習書法者的最終目的。藝術發展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推陳出新的過程。書法創作的目的也是創新,如果沒有創新也就沒有發展,總是陳陳相因,那么繼承也就是去了意義,書法藝術也就失去了價值。
參考文獻:
[1]陳文瑞.小學書法教學研究.河北師范大學,2012-04-26
[2]包德.淺談書法教學的德育功能.林區教學,2011(03).
(作者單位 甘肅省隴南市西和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