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鴻燕
[摘 要]對于幼兒園的小朋友來說,閱讀不僅僅是視覺的,也是聽覺的,甚至是觸覺的。因此,在開展分享閱讀拓展活動中,要設計多種具有創新意義的拓展活動,旨在幫助幼兒打通經驗通道,激發閱讀興趣,為兒童想象力、創造力的發揮和發展創設良好的環境,使幼兒由個體閱讀經驗建構到社會經驗共建,從而會遷移、運用閱讀經驗,產生經驗連接點,并在拓展活動中大膽表現,促使多元智能的提高。
[關鍵詞]分享閱讀; 拓展活動;策略
幼兒園分享閱讀活動除了大書閱讀、小書閱讀,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即拓展活動。在幼兒園開展“分享閱讀”拓展活動能幫助教師提高主題選擇的判斷、活動的篩選、創新設計、靈活組織、資料整理等多種能力。注重以兒童為中心,尊重兒童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尊重兒童現有的經驗,讓兒童成為活動的發起者、組織者和行動者,重視個體的差異,創設良好的閱讀環境,提供與生活相關的有意義的跨不同發展領域的學習經驗,從而將幼兒閱讀能力的培養和其他教學目標結合在一起,幫助幼兒打通經驗通道,激發閱讀興趣,為兒童想象力、創造力的發揮和發展創設良好的環境,使幼兒由個體閱讀經驗建構到社會經驗共建,會遷移、運用閱讀經驗,產生經驗連接點,并在拓展活動中大膽表現,促使多元智能的提高。具體做法為:
一、預設與讀本內容相符的主題,鞏固內容,拓展多次活動
閱讀讀本中有很多關于顏色的內容,教師將這些內容整理在一起上,同時預設主題活動“多彩的世界”,帶領幼兒到真實的生活中去尋找顏色,紅紅的西紅柿、綠綠的青菜、黃黃的香蕉……花店里更是有各種各樣顏色的花,奶聲奶氣的他們還會說“red flowerellow flower……”;拿出自己的小蠟筆,畫下紅蘋果、黃香蕉;彩色的手工紙多漂亮,小手試一試,撕出一個紅蘋果;“藍藍的天,綠綠的草,紅紅的小花隨風飄……”一群小朋友們在邊唱邊舞,操場上“紅綠燈”的游戲做得歡……
二、設計與讀本內容相配的游戲,將興趣延續
中班分享閱讀讀本“尋寶”,讀本上的人根據地圖找到了寶藏,得到了成功。我們鼓勵孩子閱讀后與他們共同體驗獲得成功的快樂,可是嘴邊的歡呼聲總覺得不夠,孩子們渴望親身體驗,于是,就產生了體育游戲“尋寶”。在活動中,將以往教師要告訴孩子的游戲玩法、游戲規則都蘊含在閱讀“藏寶圖”的過程中,尋寶的過程也就是身體技能動作練習的過程,結合體育領域的培養目標和幼兒的現有發展水平,設計的重點目標是讓幼兒在情感得到滿足的同時,動作發展又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三、延續主題內容,向多領域拓展
新課程的主題活動,注重幼兒能力向多領域的綜合發展。在分享閱讀拓展活動中,筆者遵循這條原則:努力引導幼兒向多領域拓展。如:大班的活動“交流自制圖書——猜猜我是誰”就是在“野生動物園里怪事多”這本讀本充分理解、幼兒有系列活動經驗的基礎上,自然而然產生的一次交流活動。當然,教師結合本班特點,隱含了一些教育策略,如:大班幼兒的評價由依從性評價逐漸轉向獨立性評價,因此,在活動設計中嘗試幼兒自我評價;鼓勵幼兒合作猜測、與別人交往等等。 結合生活經驗,聯系讀本,《尼克找眼鏡》中不僅找到了讀本中的眼鏡,還善于觀察生活,找到了各種不同的眼鏡。同時,在輔助課程“繪畫日記”中記錄下自己如果有這些不良習慣也會被戴上近視眼鏡,對眼鏡的不同功能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對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和領悟。讀本《小熊生病了》,筆者運用幼兒已有的經驗,組織開展了音樂活動《看望生病的小朋友》、美工活動《我的小醫院》、社會活動《可怕的病魔》、健康活動《我的身體真棒》……
四、創設不同的環境、背景和情境,支持幼兒的拓展活動
分享閱讀注重“分享”,這種“分享”的意味不僅體現在教學過程中,而且還體現在環境的創設和布置上,包括各種活動的不同背景。讀本《小螞蟻》,我根據讀本內容,設計了與之相符的物品,有:毛線、故事書、廢舊紙捏成的剩飯粒、廢舊硬紙板剪成的餅干、用兒童傘裝飾成的蘑菇傘、廢舊彩色紙剪成的花瓣。幼兒在教師創設的情景中,仿佛身臨其境,再現讀本,運用讀本中的句式“我們拉不動媽媽的毛線”“我們搬得動弟弟的剩飯粒”“下雨時,我們撐起了蘑菇傘” ……起到復習鞏固的作用。
五、開展不同形式的小書制作活動,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利用身邊的照片、廢舊圖書、樹葉等多種材料,進行簡單的圖書制作。同時,我們還充分利用家長資源,鼓勵家長和幼兒共同制作圖書,如:樹葉書、連環畫書、折疊書、鑰匙扣書、立體書、臺歷書……并進行自由講述,他們在相互介紹、交流、分享的過程中,豐富了自身經驗,發展了語言能力。
責任編輯 沁 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