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是特定的時間、空間和運動著的物質的統一,不可分割地聯系在一起。時空的統一性決定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的統一。
關鍵詞: 時空;統一;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這“三化”的區別當然是明顯的,它們在涵義、指向、內容上各不相同。但當我們考察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生根、發芽的近90年的歷史的時候,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這“三化”總是不可分割地聯系在一起。那么,這“三化”在何種意義上是統一的?它們的統一又蘊含著什么意義?本文試圖從從時空和運動著的物質的統一的視角來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的統一
恩格斯在批判杜林時指出:時間和空間是運動著的物質的存在形式,物質運動總是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中進行的,不能脫時空去空談物質的運動,也不存在脫離運動著的物質的“虛無”和“虛空”。馬克思主義時代化要求馬克思主義和中國時代特點相結合并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時代是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相結合的社會時間。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求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的現實國情相結合并隨著國情的變化而與時俱進,中國是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空間,這個空間既包括我國的河流山川等自然空間,更包括我們在實踐交往中形成的社會空間。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既要求馬克思主義被大眾所理解接受,成為改造大眾主觀世界的思想武器,更要求馬克思主義被大眾所運用,成為大眾改造客觀世界的現實武器。大眾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特定時空中的高級物質存在,大眾的實踐是這個高級物質的運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是特定的時間、空間和運動著的物質的統一,不可分割地聯系在一起。
一方面,大眾改造中國的實踐總是在中國特定國情條件下和時代背景下進行的,并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時間和空間的轉換是大眾實踐主題轉換的前提。上世紀初,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眾和剝削階級的矛盾,推翻階級壓迫和階級剝削是中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發動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推翻了一個舊世界,建立了一個新世界。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以后,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變化,階級矛盾已不再是主要矛盾。所以“文革”結束后,鄧小平同志果斷停止“以階級斗爭”為綱,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通過改變經濟體制等方式,找出一條比較快的發展道路,形成了鄧小平理論,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問題,中國社會開始走向富強。經過近20年的發展,黨的建設問題成為新問題凸現出來。無論是黨所擔負的責任,還是黨員隊伍的結構、素質和黨的干部隊伍的狀況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些黨員干部腐敗問題比較嚴重。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不斷增強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的能力,永葆黨的先進性,使黨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成為黨必須要解決的重大課題。
為此,“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應運而生,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這一問題。進入21世紀后,我國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但改革開放進入到關鍵階段后,發展中許多深層次問題開始集中地暴露出來,如社會公平問題、人民群眾要求分享更多的改革成果問題、收入差距擴大問題、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問題、一部分地區片面追求DGP增長而忽視社會發展等,都對經濟社會的進一步發展形成制約。因此,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更加注重發展的科學性,提出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回答了“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這一問題,帶領人民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一步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推向前進。
另一方面,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和時代化總是以實踐著的大眾為主體,大眾始終是推動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定時空相結合的主導力量,其原因在于人民大眾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人民群眾的實踐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時代化的現實基礎和實現方式。席卷全國的“真理標準的大討論”吹響了思想解放的號角,安徽鳳陽農民發起的生產經營方式的嘗試吹響了中國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號角,最終發展成為一場席卷全國的轟轟烈烈的改革
運動。
只有人民群眾的實踐才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時代化的最終來源和動力。所以鄧小平才說:“近十年來的成功也是集體搞成的。我個人做了一點事,但不能說都是我發明的,其實很多事是別人發明的,群眾發明的,我只不過把它們概括起來,提出了方針政策。”從毛澤東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發展的動力”到鄧小平的“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群眾路線和群眾觀點是我們的傳家寶”,從江澤民的“相信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到胡錦濤的“發展依靠人民”,無不把人民大眾看成是歷史的真正主人,是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和時代化的主體力量。
每個特定時期的中國都是一個中國人民實踐的點,每個點都隨著時代的前進而前進,時代把無數的點串成一條向前的線,而無數來自四面八方的大眾的實踐把這條線拓展成一個面,由點到線到面展現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和大眾化的統一是時間、空間和時空中主體(運動著的物質)的統一。
作者簡介:梅學兵(1976-),男,浙江中醫藥大學社科部,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