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
民辦高校外語教師發展現狀
年齡結構不合理。目前民辦高校教師隊伍由兼職和專任教師構成。一是聘請公辦高校的在職教師擔任兼職教師;二是聘請公辦高校退休老教授作為專職老教師以及本校的專職教師。民辦高校的發展關鍵在于專職教師的發展,尤其是專職的青年教師的發展。大學外語老師大部分是是剛畢業的本科生,近年多是研究生,年齡大多在35歲以下,教齡10年以下。年輕教師所占比例較大,中年教師所占比例較小,中間斷層,沒有年齡梯度。
學歷層次較低、職稱結構不合理。民辦高校在創業初期主要接收大量的應、往屆本科生作為大學外語教師。隨著辦學水平的提高,為適應學校發展需要,提高學校知名度,近年來才逐漸招聘剛畢業的研究生,但仍以本科或是在讀研究生為主。由于民辦高校辦學歷史短,教師的教齡短,不夠評職資格,職稱結構極不合理,整體以講師和助教為主,缺少高職稱、教學經驗豐富的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來推動學校發展。
教師隊伍不穩定。長期以來,民辦高校的教師在工資待遇、職稱評定、課題申報、科研經費、評優評獎、進修培訓等方面,與公辦高校教師之間還很大的差距。民辦高校的教師在許多方面不享有公辦高校教師的平等待遇,缺乏職業安全感和歸宿感,嚴重影響了民辦高校專職教師隊伍的穩定性。這就使得民辦學校教師隊伍流動性較大,人才一般處于單向流動狀態,青年教師獲得了學位或高職稱一有機會就會想辦法進入公辦高校或其他事業單位,人才的流失多是由剛畢業的大學生補充,這樣就影響民辦高校建立一支穩定的師資隊伍,影響民辦教育質量的提高。
科研水平偏低。大學外語屬于公共基礎課,授課學時多,大學外語教師教學任務繁重。民辦高校外語教師沒有經過專業培訓就工作在教育教學第一線,大多民辦外語教師處于職業的適應期,外語教師的職業素養積累不夠,缺乏系統學習的機會,對自己的專業發展比較盲目,忽視了科研能力和自身水平的提高。民辦外語教師的主要職能停留在教學上,教師的培訓和進修得不到重視,知識結構得不到改進,科研水平得不到提高,科研工作整體上處于起步階段。民辦高校的目標是培養應用型人才,重視專業的發展,由于大學外語的學科特點,在學校資金投入、科研立項、在職培訓、評獎和評優方面都處于劣勢,得到發展的機會少,民辦高校外語教師科研水平普遍偏低,專業危機感和學術危機感尤顯突出。
外語教師培訓滯后。目前民辦高校的外語教師缺少職前專業培訓,只是經過短期的教育理論的培訓就直接上崗,工作在大學外語教學的第一線,主要是在自發狀態下、在教學實踐中逐漸的摸索,完全處于經驗積累階段。民辦高校外語教師培養模式單一,在職進修的機會非常有限,主要是通過輪流參加各大出版舉辦的暑期培訓、有限的學術會議、自我學歷提升等繼續教育方式進行培訓,培訓內容比較分散、不系統與實際脫節,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新形勢下對大學外語教師發展要求,民辦高校外語教師發展滯后成為制約民辦高校發展的瓶頸。
民辦高校外語教師發展策略
目前民辦高校整體處于由創業階段向發展階段過渡的轉型期。民辦外語教師發展環境不成熟,制度不完善,民辦高校外語教師的師資建設滯后。根據民辦高校實際狀況,我們認為從民辦高校外語教師發展的外部環境和教師自身兩個主要方面做起,促進民辦高校外語教師發展。
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營造良好的教師發展社會環境。各級政府應健全相關的政策法規的健全,清理各類歧視性政策,健全民辦高校教師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民辦高校教師合法權益,落實民辦高校教師在福利待遇、社會保障、職稱的評定,課題申請、進修培訓、評先進優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教育行政部門和有關部門要完善政府扶持政策體系,給予民辦教師更多的政策支持,對民辦高校教師提供外部保障,創造教師發展的機會。
民辦高校要完善制度,為民辦外語教師構建有利的發展平臺。民辦高校一方面要積極引進高學歷、高職稱的外語專業人才,以扭轉民辦高校外語教師學歷低、職稱結構不合理、教學科研斷層的局面,更重要的是要培養自己的外語教師隊伍。民辦高校青年教師是民辦高校發展的生力軍,民辦高校要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健全合理的外語教師培養機制,建立一個完善的、系統的、規范的教師培養體系。除了派教師參加出版社組織的外語教師暑期的短期培訓,還要制定長期的教師發展規劃,學校應有計劃、有步驟培養一批青年學術骨干和學科帶頭人,選送有發展潛力的骨干教師到國內外名牌大學進修、合作科研,造就穩定的、高質量的民辦高校外語教師隊伍,從而提高民辦高校外語教學質量。對于外語教師的培訓應根據教學實踐的需求,教師的實際水平,從解決教學、科研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出發,更新外語教師專業素質結構、提高教學技能以及科研能力的,切實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促進外語教師的積極發展。大學外語是公共基礎課,在專業建設方面處于比較滯后的狀態,因此,在重專業、強化應用型教育的民辦高校中,外語教師在評職、評獎、評優方面都處于劣勢,教師發展受到了很大限制。民辦高校應重視對外語教師發展不同階段有意識的引導和激勵,給予政策上的有力支持,對教師發展進行有效的指導和幫助,為大學外語教師發展創造一個有利平臺。
教師增強意識,實現教師自主發展。民辦高校外語教師的發展是一個動態的、持續的、終生的過程。教師發展的關鍵在于教師的自主發展,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反思、再實踐,不斷實現自主的發展。教師要根據社會的外在環境和學校目前的條件,制定個人的發展規劃,在發展的不同階段持續進行自主學習、自我反思和不斷實踐。由于民辦高校的發展歷史短,外語教師大多處于入職期或剛進入發展期。在入職階段,教師主要完成角色的轉換,把專業的知識和能力結構轉化到教學實踐中,專業培訓和學歷提升對于民辦教師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學歷得到提升并且教學經驗有了一定的積累,教師進入了平穩的發展期,外語教師要對教學實踐進行反思、總結,探求外語教學和科研中的規律性問題,但理念和教學實踐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根據民辦高校的特點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開展教改或科研工作,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只有具備自我發展意識,產生內在發展動力,對自己的知識結構、教學能力進行及時反思,明確目標、不斷學習、再進行實踐,實踐有了理論的支持,行動有了目標的指引,民辦外語教師才能實現持續、自主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