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線”教學的目的不是讓學生去刻板的回答問題,而是關注“人的發展”,特別是人的情感、智能、創造才能的發展。“線”形成的恰到好處,教授時,教師的語言不能表達的一些情境,通過多媒體可以展現的淋漓盡致。“線”的興趣,在生活中找,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使學生知道數學來源于生活,同時在學科互相滲透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區分;記憶;恰到好處;興趣
對于一節枯燥乏味的課程,教師往往一開始很難教學。怎樣讓學生認知,并能靈活運用。作為數學教師的我們,就需要了解小學階段學生在各個年級段的認知特點,依據新的教學理念設計個性化教學。
例如在教學中的“直線、線段、射線”這三條線,看似簡單,但讓學生區分開來又很難講解,這就需要我們靈活運用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本人具體教學想法如下:
一、關于“線”的區分和記憶
我認為教師在教學幾條線的課程當中只要抓住概念的實質意義,讓學生自由說,只要表達的意思是正確的,就肯定,而不是非要讓學生說得和書本一樣。我們都知道漢語的語匯是非常豐富的,同樣的題材,敘述的形式、表達的語匯常常不止一種。如果教“死”了,硬照書本文字套,那么就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活動,不利于學生學習。例如,在教學“直線和線段”時,我先任意出示一些線,提問:“你能按一定的標準把這些線分類嗎?”學生積極思考,提出了多種分類方法。我一一出示后,再提問:“對以上分類方法你有什么疑問嗎?”學生思考后,提出自己的見解,比較有價值的問題:為什么這么分類?分類后各類線叫什么名稱?各類線有什么特征?請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探索、討論,最后得到答案。學生在老師有計劃、有步驟的引導下解決問題,既獲得了知識,又培養了能力。
教學的目的不是讓學生去刻板的回答問題,而是關注“人的發展”,特別是人的情感、智能、創造才能的發展。在以前教師都運用“死板硬套”的教學方法,這是我們現在不能接受的。對于“線”的一些課程看似簡單,但在教學中我們對于不同的線定義于不同的名稱,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運用圖示形式進行歸納整理,滲透學習方法,只要學生找準自己的記憶方法,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就可以了。
二、多媒體的運用,“線”形成的恰到好處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發展,在教學中多媒體成為了教師的得力助手,對于教學中的幾條線,教授時,教師的語言不能表達的一些情境,通過多媒體可以展現的淋漓盡致。例如:從上面我們所講的認識直線、線段這一教學環節來說,學生早就知道把一根長線拉緊能成一條直的長線,而通過多媒體的動態演示把線段的兩端無限延長,像這樣把線段的兩端無限延長,就得到一條直線,直線有什么特點?學生認識到了直線沒有端點,可無限延長,線段有兩個端點,不可延長。這里有一個把學生原來的“直線”概念轉換成真正的直線概念的問題。通過多媒體的教學學習,新知識蘊于原有的認知結構之中,豐富和擴大原來的認知結構。
以上我們可以發現多媒體的演示,可以變抽象為形象,在解決數學問題時,往往起到常規手段無法達到的效果,不僅可以免除學生做大量重復的思考,而且還可以更好的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隨著數學教學中技術含量的提高,網絡、電腦等成為學生學習手段之一,學生可以自己通過各種現代化手段和媒體獲得信息,進行數學思考活動,使主體作用得到更好的發揮。
三、數學小實驗,激發了學生對“線”的興趣
在教學中我們也可以將生活帶入數學課堂,會讓數學生動起來,讓學生更熱愛數學,所以在我們所講的這幾種線中,要將射線與生活聯系起來,在生活中找,并不容易,因為它很抽象。可是如果在課堂上巧用光在空氣中傳播的自然小實驗,將一條射線清晰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很神奇,變呆板為生動,大大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數學的趣味性,激發了他們對數學熱愛,并順利準確地列舉出了生活中的太陽、月亮、電筒發出的光都是射線,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使學生知道數學來源于生活,同時在學科互相滲透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通過身邊簡單易行的小實驗,我們可以極大地調動小組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趣味性,調節學生的學習狀態,使學生明白數學來源于生活。學生在學習后,會產生滿足感,覺得書是他的良師益友,自己從中受到了很大的啟迪。
四、課堂中的總結
課堂總結對于學生這一節課的學習,起到了鞏固的作用,加深學生的記憶。每一節課堂的總結不但讓學生回顧本節課所學知識,還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方法,提出疑問,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積累數學經驗,獲得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富有一定的挑戰性和趣味性,有利于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培養對數學學習的興趣。課堂中的總結是教師在課堂教學結束時對所教內容進行針對性的回顧、整理、歸納、深化。教師必須掌握若干課堂小結的方式,才能幫助學生總結重點,使整個課堂教學成為一個整體。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些教學闡述,總之,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主導作用只在于調動學生思維活動的積極性,無論你用何種教學手段,目的就是使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喚起學生的好學,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享受探索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達到樂于參與學習的目的,最終達到良好的教學成果。所以,教師在實踐中更應該多點想法,使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盡量少些遺憾,從而在真正意義上把教學落到實處
作者簡介:
蔡呈露,女,籍貫: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職稱:小學一級,職務:小學數學教師,學歷:本科,研究方向: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