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銘


摘 要:學習是非常個性化的行為,是學習主體“自己的”事、“個人的”行為,任何人都不能代替。而每個學習主體都具有“天賦”的學習潛能和一定的獨立能力,能夠依靠自己解決學習過程中的“障礙”,教師應努力轉變觀念,真正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將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貫穿于教學始終的同時,多法并使,使學生學會學習,不僅提高自主學習效果,而且還為他們今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中學生;政治自主學習能力;興趣;師生關系
自主學習,即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主動的開展學習活動,從而實現自我發展,能力提升的過程。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不僅是教學的需要,同時也是信息時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初中思想政治課對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起著重要作用。那么應該如何培養中學生的政治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切實提高政治學習質量和效果呢?
一、合理制定教學目標
1.制定知識與技能目標。明確通過每個單元的教學,學生應該獲得哪些基本知識,并且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有清晰的要求;明確通過課堂學習和社會實踐活動,學生應掌握哪些基本技能,技能目標要與學生認知水平、能力基礎相適應。2.制定過程和方法目標。選擇本課程的重點知識,結合學生的學習基礎和發展需要,引導學生了解或體驗知識的生成過程,讓學生有接受和處理信息、探究和討論問題、觀察和服務社會等多種學習經歷;根據單元教學內容,確定具體的教學方法,并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學法指導,明確本單元教學中學生應重點掌握的學習方法。3.制定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結合相關教學內容,在課前了解學生思想認識和行為習慣中存在的問題,針對學生的實際狀況,確定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素質的具體教育要求,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進行有效的引導和熏陶。
二、實施分層教學
從本校、本班、本學科的實際出發,根據不同類型,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有區別地開展教學工作,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反對一個模式,一刀切。首先,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要求在牢固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適當深化,注重在能力方面的培養,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力爭把知識轉變為能力和覺悟,并加強綜合訓練,挖掘出他們的潛能。其次,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要狠抓基礎知識,注重在基本知識過關和基本訓練上下功夫,再在加強學生理解記憶上下功夫,一步步地引導,傳授于他們分析問題的方法。第三,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則適當降低要求,扎扎實實抓好基礎知識的查補和復習,強調從基本概念入手,加強基本訓練,課堂學的知識,力爭做到當堂復習,當堂鞏固。同時,適當開展一些第二課堂活動,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如組織學習競賽、學科知識畫廊評比、演講比賽、討論課、報告會,搞一些與教材內容有關的社會調查活動,并結合學生所學到的知識加以分析,指導學生撰寫小論文,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真正收到了實效。
三、拓寬教學思路
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是改變原有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發揮學生主體性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老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如果一位教師只重視書本上的知識,教材中有什么就教什么,沒有拓展延伸,學生就得不到全面發展;呆板型的課堂教學,學生“上課記筆記、下課抄筆記、考前背筆記、考后全忘記”,“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如此,學生就成了毫無生氣的書呆子。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就必須轉變舊的教學思路,從社會活動的現象和當前熱點問題著手,讓學生參與社會活動,走進生活、親近生活,各學科的知識貫通融合,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教學中以問題為中心,讓學生去收集素材,進行討論,分析總結,獲得親身體驗,并對知識進行深入地思考,這樣有利于理解和運用。
四、靈活教學方法
要盡量多采用啟發式教學法、點撥法、討論式、圖表法、比較法、歸納法、濃縮強化記憶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鼓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們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的主導地位,重視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備課時,我們做到“四備”(備大綱、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在上課時,我們讓學生既動眼、又動手;既動腦、又動口,充分發揮師生的雙邊活動的作用。如在講“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時,首先指導學生閱讀、思考并設計幾個問題組織學生討論:①為什么說我國的社會主義還處于初級階段?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②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含義?③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存在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如何解決這一矛盾?學生經過看書、思考、討論后,用書上的內容加以回答,然后教師加以歸納、總結,這樣學生就比較容易理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真正含義了,也克服了死記硬背,使學生從中領悟到我國目前所面臨的困難,以及作為學生的責任,從而教活了知識。
五、積極轉化和輔導好差生
實施素質教育,就要轉變以往的教學理念,努力為國家培養合格的高素質的人才;就要著眼于大多數和大面積的提高,決不讓一個學生落伍。既要培養優等生和中等生,保證為上一級學校輸送優秀的學生,更要注意去積極轉化和輔導差生,這是全面提高整體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的環節。首先,教師要端正教育理念。我們的現代化建設需要各方面的人才,認識到差生同樣是祖國的花朵,都是祖國建設的后備軍,差生學習基礎差,更需要得到教師的精心培育,需要得到教師和全體同學多方面的幫助。對差生,決不歧視他們,要偏愛他們,重視他們,關心愛護他們,切忌一味指責。其次,要努力去尋找、發現差生身上的閃光點,多表揚,少批評,多肯定,少否定。每位差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他們也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因而作為教師應該多與他們交談,肯定他們的長處,積極鼓勵他們在學習上多加努力,基礎差只是暫時的,關健在于自己的勤奮努力,勤能補拙,只要自己有恒心,有信心,講究學習的方法,就一定能趕上來。最后,要耐心輔導,循序漸進,逐步提高。教學上要充分考慮到差生的接受能力,從易到難,循序漸進。“關鍵在課內,功夫在課外”,也就是在平時要下大功夫。在課外,要組織差生給予耐心輔導,特別像我們這樣的鄉鎮初級中學,學生基礎差,只有耐心輔導,才能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我們經常利用課余時間,每次組織三至五名差生,給予耐心輔導,決不歧視、諷刺、打擊他們。在輔導中,主要是教給他們正確的學習方法,糾正他們錯誤的學習態度,而且針對差生知識的缺漏,循序漸進,多啟發、多引導,鼓勵他們,把他們的潛力挖掘出來。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由此可見,我們在培養中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的同時,也要合理制定教學目標,使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這樣才能真正提高政治教學質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