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大友
一直以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們的數學課堂忽視了學生個性的發展,壓抑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最終使教學變得機械、沉悶、缺乏生命活力。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堂,學生是主體,而課堂實施的基本途徑是教學,為適應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需求,初中數學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教師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方式,創新教學方法,更新知識結構,才能實現新課程的改革目標。當前,如何把握新教材,實現教學方法的改革與教材改革的完美統一?成了每一個初中數學教師必須探究的課題。根據新課標的精神和新教材的特點,我認為在實施初中數學新課程教學應有如下教學理念。
一、樹立新理念,轉變教學觀念
推行新課程改革本身是一場教學“革命”,要求教師要解放思想,樹立自身改革精神,創新精神,勇于改變傳統成舊的教學模式和思想觀念,跟上時代的潮流,創新教學方法。
1.切實轉變教師角色,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新型的師生關系是新課程實施與素質教育改革的前提和條件,又是課程實施與教學改革的內容和任務。新課改的實施,要求教師調動學生主動思維和主動參與,并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創設有效的條件,讓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這就要求教師轉變角色,主動與學生交流、溝通,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建立平生、和諧、友愛的新型師生關系。同時要求教師克服用自己的思維代替學生的思維,在教學過程中樹立一種思想:凡是學生能獨立完成的,一定有學生獨立完成,讓學生從生活、活動和交流中學習,多給學生思考、探索、實踐的空間。
2.正確評價學生,尊重學生人格
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差異,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積極探索的態度,勤奮好學,勇于克服困難和不斷進取的學風。同時教師也要更新對學生學習評價的觀念,既要重視學生知識技能的掌握和能力提高,又要重視其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變化,應將評價貫穿數學學習的全過程,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加以肯定,突出其數學評價的激勵與發展功能,以利于增進師生感情,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新課程教學突出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注重三維目標(即知識與技,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落實,精心設計問題,探索、發現解決問題的途徑及方法,教師充分當好導演,學生充分做好演員,挖掘學生最大潛能,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這樣我們的數學課堂才能激發生命的活力。
二、樹立教無定法的教學理念
在新課改下,教無定法,但教有優法,我認為下面一些教學模式值得借鑒:
1.開放式教學
“開放”包括數學教學內容、學生數學活動和學生與教學內容之間相互作用等幾個方面的開放。開放式要求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數學教學,在獲取數學知識。我們可以開放學習模式,開放教學手段。教師可借助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創設開放式的教學情景,使得教學情趣盈然、形式多樣,更好地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探究式教學
在教學中,教師堅持自己的引導地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任,探究的主體,根據教材提供的學習材料,伴隨知識的發生、形成、發展全過程進行探究活動。教師著力引導學生多思考、多探索,讓學生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親身參與問題的真實活動之中。這樣,才能使學生親身品嘗到自己發現的樂趣,才能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和創造欲。只有達到這樣的境地、才會真正實現主動參與。
3.運用變式教學
運變式教學是對數學中的定理和命題進行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變式,以暴露問題的本質特征,揭示不同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系的一種教學設計方法。通過變式教學,使一題多用,多題重組,常給人以新鮮感,能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而能產生主動參與的動力,保持其參與教學過程的興趣和熱情。
教師可以采取的教學模式很多,不過無論采取什么方法,都要成承認學生的普遍性和差異性,因材施教,分層設計教學目標,讓每一個學生又展現自己獨特的才華的機會,并體驗成功的感覺。
三、樹立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的理念
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就要求老師幫助每一位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記》中說:“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尤其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有些學生學習很輕松,學習成績很好,有些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成績還是不理想。很多人把這種現象歸結為智力問題。其實不盡然,普遍學生的智商都差不多,很多是因為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的問題。
具體的來說,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要引導學生確立學習目標。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狀態確立合理的目標,科學調節學習的強度、分配學習的時間。其次要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允許學生在學習中有錯,切不可打擊學生學習的信心。在教學中,每位學生都有長處,都有自己能解決的題目,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少批評,多鼓勵,讓學生在心靈上能愉快地接受學習,從而自主有效地投入學習,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教無定法,教有優法。新課程改革后,只要教師善于轉變觀念,迅速接受新思想,學習探索新方法,實現知識的再創造,靈活的組織教育教學,就一定會在教學中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