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國在高校體育人才培養方面已經形成相對完善的體系,并且走在世界前列,在高校體育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如教學理念,方法,課程設置,評價體系等恰是需要我們學習與借鑒的。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指出我國高校在體育人才培養方面的某些不足,得出我國高校在體育人才培養方面應該就課程設置做出相應的調整,并且加大對高校體育課程設置的指導與監督;逐漸完善評價體系;只有找出差異才能更好的完善自身,由此本文通過對比,研究和分析中美兩國體育人才培養的現狀,總結美國高校體育人才培養的經驗,指出我國在這方面的不足并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提出可行性建議,以提高和完善我國高校體育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中美;高校;體育人才;培養;分析;研究
高等教育可以說是每個學生學校教育的最后一站,在學校與社會之間起到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無論是從心態上還是從技能上,高等教育都是過渡到社會的一個關鍵節點。而大學體育教育不僅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本人的發展也有深遠的影響。首先,從建國至今,我國高校已經培養出足量的體育人才,這些體育人才不僅為全民健身計劃提供了技術支持,也為我們實現中國夢——健康中國,增加了保障。但是,在此過程中,亦暴露出一定的問題,最為顯著的一個現象就是體育人才就業難,所有學生就像從一個模子里出來,沒有創造性。當然,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得不承認,它與高校培養理念,方式,課程設置等問題是分不開的。簡單而言,就是我國高校體育人才的培養沒有跟上時代發展的需求,與社會脫節太大。而作為體育強國的美國,在高校體育人才培養方面亦是走在世界前列,如美國春田學院,及俄亥俄州立大學(體育管理學聞名世界)等。只有找出差異才能更好的完善自身,由此本文通過對比,研究和分析中美兩國體育人才培養的現狀,總結美國高校體育人才培養的經驗,指出我國在這方面的不足并結合我國實際情況,提出可行性建議,以提高和完善我國高校體育人才的培養。
一、中美體育人才培養的目標比較
我國高校體育人才培養目標旨在培養能夠勝任中小學體育教學與科研的體育教師,這就要求高校體育專業學生牢固掌握運動解剖,運動生理學,教育學等相關的基礎知識以及至少掌握一項運動技能,并能進行執裁,以適應中小學教學和運動會執裁工作。除此之外,還需要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原理等課程,對學生思想品質的要求較高,這也體現了我國社會主義的特點。
美國作為一個世界上經濟最為發達的國家之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其體育,教育等成就的取得與其經濟發展程度有密切關系。也就是說,美國的經濟發展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會制定更高的,更加靈活的目標。美國高校體育人才培養目標是:初級體育教師——幼兒園至小學六年級;中學體育教師,七年級指十二年級;殘疾人體育教師等。除了要求學生具備一般性體育項目的教學工作之外,美國高校還要求學生要具備水上運動和舞蹈等教學的能力。有些學校甚至規定,本科生前兩年不分專業,學生必須在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三大領域完成46個學分(占總學分的32.6%)的通識課程學習,以求通識教育為專業教育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課程設置的比較
“健康第一”是我國目前高校體育人才培養的指導思想,注重培養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習慣和提升學生健身的積極性。在課程設置的內容上,我國高校主要包括以下幾類課程:
(1)公共課:如英語,思想政治,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等。
(2)專業理論課:如運動解剖,運動生理,體育保健,體育測量與統計,體育概論等。
(3)專業技術課:如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籃球,足球,排球,田徑等。
由此可知,我國高校體育人才培養比較注重技能性的掌握,同時也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雖然學生可學的運動項目較多,但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很多學校都會限于場地或師資等因素的影響,某些項目往往只是空置。如網球,羽毛球等項目。這樣所導致的后果便是,學生所掌握的技能不夠全面,也限制了學生的積極性。另外,體育教學往往按照大綱進度安排活動,沒有靈活性,也阻礙了學生創造性的發揮。
三、評價體系的比較
體育教學評價貫穿教學目標確定,內容選擇,組織實施的各個環節;其目的是及時修正體育教學目標,解決體育教學中出現的實際問題,以及實現體育教學資源的合理配置與組合,追求最佳效果和目標的達成,是一項實踐性和操作性較強的工作。
體育教學評價涉及到三個基本的問題:即誰來評,憑什么,怎么評。體育教學的雙方是學生和教師,所以,顧名思義,學生和教師就是評價的主體,當然也有可能是教務主任。但因為教務主任并不是教學過程的直接參與者,所以相對而言,其教學評價的客觀性和準確性與實際情況都會存在很大差距。在我國高校體育人才培養中最主要的一種評價方式即是在期末時,老師出一張卷子讓大家考試,并且會給出考試大綱。這種評價方式只針對最后結果而忽視了中間過程,評價結果偶然性太大,并不能準確反映學生實際成績。另外,這種評價方式“一刀切”,忽視了個體差異,沒有結合個人特點。相反,美國在教學評價中做的相對較完善,較為合理。其教學評價除了指向結果外,更注重過程,如平時課堂問答,小測驗及作業成績等都會計入成績。所以,學生要想拿到好成績,就必須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慢慢積累,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而并非在考試前“臨門一腳”。其實,更為重要的是,教學評價是對體育教學的價值進行判斷,而我們現行的評價,只突出學生掌握體育知識,技術,技能的程度等,易于忘卻。對學生學習鍛煉過程能力的培養卻不能體現。長此以往,必然會使體育教學全面發展學生的功能受到阻滯。
美國在高校體育人才培養的課程設置方面向來沒有大綱。每個州的實際情況都不一樣,另外教師執行課程方案也有很大的自主性。在課程設置的內容方面,許多科目的確定都是經過學生選擇,評價,反饋,教學評估后篩選而來的主要包括如,個人及集體項目,水上項目,戶外項目,體操,高爾夫,印度瑜伽等。因為,所有這些項目所需的運動設施等都是以美國雄厚的經濟作為保障的,所以,學生選擇性是非常多的。
經過比較不難發現,兩國在課程設置上都力圖系統,全面,科學,體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只是,前者更強調統一性,同時受到客觀條件的影響,許多課程并無法開展。
參考文獻:
[1]夏歷,張文寬,鄭艷芳.中美高校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比較研究 [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4,3:8
[2]毛振明.體育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劉偉.關于我國體育教學改革的再認識[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4,19(1)
[4]李廣寧,陳昂.從中美高校體育院系稱謂與本科專業設置看人才培養觀的差異[J].體育成人教學學刊,2009,58
[5]孫華清,孫華敏,付毅,馮愛民,曹俊.高校體育人才培養對策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8,56
[6]陳琦.美國馬里蘭大學體育人才培養的理念與啟示[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1,1:3
作者簡介:
張明良(1979~ )男,四川西昌人,講師, 四川綿陽師范學院體育與健康教育學院,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