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鳳
摘 要:“自主性區域游戲是有利于建構屬于幼兒個人的知識、經驗,滿足幼兒的興趣,讓幼兒享受快樂學習的一種活動形式”。在主題背景下自主性游戲的建構中,教師關注區域功能的平衡性、內容選擇的適宜性、材料投放的有效性,讓幼兒能自主選擇,自主操作、探索、學習,從而在和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積累、修正和表達自己的經驗與感受,在獲得愉快體驗的同時,獲得身體、情感、認知及社會性等各方面的發展。
關鍵詞:平衡性;適宜性;有效性
一、關注自主性區域功能的平衡性
活動區是根據活動內容的類別對空間進行劃分后的區域,我們基于活動室大小,利用走廊等環境,根據課程的需要,分割成各個區域,但各區不是簡單的割裂,而是根據需要有目的地創設。
1.各區域功能各有側重
劃分區域功能各具側重,這些功能基本涵蓋了《指南》中五大領域的目標,也使各領域功能基本平衡,如我們劃分以下區域:探索性活動區:包括科學區、種植飼養區;益智區,主要創設提供具有能讓幼兒認知產生沖突的環境、材料,讓幼兒在不斷嘗試、糾錯中建構自己的經驗;美術創意活動區:包括美術區、手工區、建構區,主要是通過投放開放性材料,給予幼兒提供自我表現、自我創造的機會;生活活動區:主要是自我服務區、制作加工區等,提供生活中一些材料,讓幼兒在游戲中嘗試制作生活中的一些物品,
提升自理能力;欣賞閱讀活動區:主要含閱讀區、展示區,給予幼兒一個閱讀場所,培養幼兒閱讀興趣、習慣、能力,展示區是將收集物品集中布置,讓幼兒分享了解,以開闊視野,增長見識。
2.同區域功能具有多方位
同一區域也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如,在建構區,幼兒在搭積木過程中,探索體驗和發現了力與平衡、斜面與運動的相互關系。建構過程中,搭建物品間隔擺放、花草點綴,又涉及了數學和美工領域經驗。
在區域游戲中,幼兒經驗往往是綜合的,我們指導行為也應該是具有整合性的,教師多方位考慮,讓幼兒自由自主參加各個活動區的活動,得到均衡化且個性化的發展。
二、關注自主性區域內容選擇的適宜性
游戲能讓幼兒已有經驗或剛學會的技能、經驗反復重現,游
戲又能讓幼兒自主地不斷嘗試新的方法、新的技能,游戲更有利于孩子不斷遞進地自我發展。我們在主題背景下開設區域游戲,內容選擇一定要考慮是否適宜。
1.內容系統性
我們在主題背景下開設區域游戲,主題內容跟進,使活動內容更具系統,架起了幼兒新舊知識的橋梁,更有利于孩子自我構建,同時也可以觀察孩子發展情況,鞏固孩子發展。
2.內容生活化
生活中的內容生動、具體,幼兒具有經驗,利于理解容易學習,區域游戲在選擇內容時要考慮內容生活化。如,益智區中我們選擇了生活中常出現的內容“分月餅”,將幼兒自帶的月餅與同伴進行分享,兩人分得一樣多,四人分得一樣多等等,利用分月餅活動幼兒自主建構等分的概念。再利用生活中的材料開展游戲,探索發現區中,我們選用生活中芹菜等物品放于紅色水中種植,在種植過程中,孩子發現了芹菜莖也慢慢變紅色了,在種植和觀察中孩子發現了植物的毛細現象。
三、關注自主性區域材料投放的有效性
研究表明,游戲材料和幼兒發展存在著雙向的關系,不同種類不同特點的材料能刺激幼兒的行為,而幼兒會根據自己的需要決定對材料的操作,所以,活動區中,有效地投放材料,對于促進幼兒自主學習,獲得有意義的經驗,非常重要。
1.材料投放呈現目標性
幼兒在游戲中往往是一種自發的無意識的學習,所以要對材料精選,物化內容,讓幼兒在玩中獲得有意義的經驗。如,“火箭上天”我們提供的材料是:打氣筒、膠帶、剪刀。第一層次探索目標:氣球上、下、左、右飛,孩子在利用材料操作中會發現氣球口朝不同方向,出現不同情況;第二次探索目標:帶著火箭上天,且需兩人分工負責合作:由于操作中材料非常顯現目標,孩子發現氣球口朝下,口不能粘死,還發現:有的火箭遠,有的近,原來是氣球沒氣了,就落下了。在探索中,孩子知道膨脹的氣球所產生反沖力能讓氣球發射,反沖力越大,火箭越遠。
2.材料投放具有層次性
幼兒能力不同,提供的材料要具有層次性,給予不同能力的孩子成功感。(1)根據同年齡不同能力的情況,提供材料。如益智區:送動物回家(找門牌號)。我們提供三個層次材料:①有指示門牌號碼的房子(最簡單的)。②沒有指示門牌號碼的三位數房子(較難的)。③最有挑戰性的小高層的房子,門牌號碼達到四位數(挑戰性的)。如,各種拼圖游戲,一是提供了從20片到100片不等數量拼圖;二是制作拼圖底板,底板上呈現各塊拼圖的形狀,
三是在拼圖背后添上了標記,讓不同能力幼兒能選擇自己需要的拼圖,基本能完成,獲得成功體驗。(2)根據不同年齡提供不同材料。如,生活區中:在小班,投放了給毛毛蟲做腳(夾夾子)、給寶寶穿衣服、扣紐扣等材料,而到中班下學期,生活區中則提供了系鞋帶、編辮子、用毛線在架子上穿編小圍巾等。基于不同年齡孩子能力不同,投放不同材料,以符合幼兒發展水平。
3.材料投放富于開放性
在一些區域,我們在投放材料時不設定目標、不設定玩法,給予孩子足夠的自主創造空間。如,主題活動“春天”,我們在建構區僅設置了材料箱,和幼兒一起收集了各類木質積木、牛奶盒、薯片罐、飲料罐、小型泡沫拼板,(但材料有記號;有物歸原處圖示標志;有區域人數確定標記符號,如,幾雙鞋印或設計小于等于5等)。幼兒利用這些材料玩出了無限的花樣,如,小橋、亭子、小路等,在搭亭子時由于沒有可做尖的物品做頂,他們用報紙卷成帽子樣做尖頂(但當時由于風大,一下子吹掉了),最后用三塊泡沫板搭了三角形成了亭子的尖頂;從用四塊泡沫拼板構建方方正正的房子到用薯片罐結合做成框架結構的房子,他們想盡辦法,改換材料,更換方法,創意無限。到主題活動“各種各樣的車輛”中,由于各種車輛的出現,孩子自發進行調整建構,出現了馬路、停車場,也產生了構建主題“馬路上”,建構區“規劃書”孩子隨之自發進行調整設計。活動中孩子竭盡全力、想方設法解決問題,也常常會玩中生智,而游戲內容不斷豐富,孩子的興趣始終持續、孩子的能力不斷提升。
區域性游戲的本質特點:自由、自主、自發,游戲中孩子的各種表現很綜合性,需要我們教師正確定位角色,要站在幼兒的角度客觀地評價與反省自己的教育行為,從幼兒的發展需要和利益出發,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真正做到“自主學習環境的創造者,學習動機的激發者,自主學習過程的觀察者、支持者。”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寶帶實驗小學附屬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