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會影
摘 要:“愛心”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沒有愛心社會將不能進步,人類將不能生存,對孩子的愛心教育是教師必修的課題,是孩子形成健全人格的必要因素。
關鍵詞:小學生;愛心;教育
“愛”是人類社會一個不可缺少的要素。對于學生來說,我們要為他們創設一個被愛的環境,更重要的是要讓他們學會如何去愛別人。只有體會到“愛”與“被愛”,我們的孩子才可能健康地成長起來。因此,教師在給予學生愛的同時,也要不失時機地對他們進行“愛心教育”,讓他們不但有健康的體魄,還要形成健全的人格。下面我就淺談一下小學生愛心教育培養的點滴做法。
一、注重培養學生關心他人的品質習慣,從小事做起
1.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培養學生關心別人就要從正面引導學生做什么事情都要先從別人的角度著想,不要只顧自己的感受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例如,在教學中,告訴學生早晨上學,在路上遇到老師要向老師打招呼,遇到同學要問好,遇到什么事情不要自作主張,要和父母匯報征求父親意見。
2.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有了責任感才能形成關心別人的意識。如“母親節”到了,為母親洗洗腳,給母親做一個小禮物,和母親談心里話等活動。積極配合學校開展“愛心捐贈”等活動,向災區人民捐獻一瓶水,一本書,一件衣物等,通過活動培養他們的集體榮辱感和合作意識。
二、培養學生會體諒別人的品質
體諒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美德,它不是人一生下來就有的,它需要后天的學習和培養。對于現在的獨生子女,這種培養顯得十分重要。例如,有的小學生喜歡一個玩具,無論家長有沒有這個條件就是要買,不買就哭鬧,弄的家長十分惱火。對此,我在教學中從每個學生的個性和實際情況出發,考慮每個學生的情感和動機,抓住具體時機結合具體事情給學生講道理,讓學生明白家長的心理,讓他們都知道父母是愛他們的,消除學生心理上與父母的障
礙,告訴學生無論做什么事情,要學會體諒別人,不要只顧自己。時時處處站在他人的位置和角度考慮每一件事情,不要任性,做事情不要夸張。
總之,學生愛心教育的培養,不是急功近利的事,它需要我們長久地堅持下去,更需要家長的配合,要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從今天做起,這樣愛心的種子就會在孩子的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學生將受益終身,我們的心里也將無限幸福、快樂!
參考文獻:
亞米契斯.愛的教育[M].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04.
(作者單位 吉林省扶余市得勝鎮第一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