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燁
摘 要:追求快樂是人的天性。無憂無慮,無拘無束更是孩子的天性。小學生的心理課堂應該是豐富多彩的活動。
關鍵詞: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為了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常規教育外,還應注意在耳濡目染中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這主要有賴于學生所處班級心理環境的狀況。教師在教學實踐和日常生活中,要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積極向上、平和開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
一、讓美術走進小學生的心理課堂
我嘗試用其他學科的特點來幫助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例如,在五年級第一單元《學會想象》中,學生就很積極地參加課堂美術活動。我將班級分成小組,六人一組,每組選派一位組長,組長負責分配組員任務,每組作畫完畢后,由作品最出色的一個學生代表本組發言,說出作品的含義。這樣的活動不僅有益于學生抒發情感,更有益于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
二、看文作畫
現代心理學指出,積極健康的情感能使人們的思維敏捷,想象力豐富和記憶力增強等。反之,消極、不健康的情感則限制智力活動,影響學習效果。因此,教師應尊重并不斷鼓勵學生,保持學生高效的學習內動力。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的藝術不在乎傳播本領,而在乎激勵,喚醒,鼓勵。”讓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上畫畫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學習其他學科的興趣。
培養豐富的情感。情感是學習的動力,畫畫有利于學生情感宣泄,身心發展得到平衡。同時,美育又能陶冶情操,使學生的情感境界得到升華。
培養創造意識。創新意識和能力是未來社會的人應具備的最重要的心理品質,畫畫通過創作來培養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豐富的聯想與想象力、周密的思考與計劃能力、獨特與變通能力。
促進個性發展。沒有個性就沒有真正的藝術創造。美術創造活動體現個體的自身價值,培養自尊、自律、合作動機和自我激勵的品質,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和主動精神。
培養豐厚的文化修養。通過欣賞活動開闊文化視野,了解人類豐富的文化遺產和文化發展,了解藝術與生產、生活的關系,學習分析、綜合和評價的思維技能,提高審美感受能力。
通過繪畫了解學生的性格與愛好。作為小學教師,了解學生的性格與愛好顯得尤為重要。所以在培養學生畫畫的過程中可以細心地觀察學生的特殊愛好和性格。這對以后的教育都有很好的幫助作用。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積極性的重要心理動力。有了興趣,才能感到參與美術活動的愉快,化被動為主動,提高認識能力和表現能力。
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擁有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是個性發展的一個重要條件,孩子的素質和天資,孩子的創造,只有當他有時間,從事自行選擇和喜愛的勞動才能得到發
展。”學生在自由繪畫中能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觀察世界,理解生活,感受生活和大自然的美,以他們天真的眼光,豐富的想象,奇特的構圖去創造真正的兒童藝術,這才是最有價值的。
而欣賞正是把平時所學的審美能力進行內化、升華的必須課程。在欣賞中,學生在形象、感受、理解之中來回碰撞,從中升華出各種能力,更讓學生懂得了很多道理,培養和發展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想象能力,最終才能達成“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這一教學目標。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烏審旗第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