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萬彬
日常教學中,我們常常用到的基本課型主要有:預習課、講讀課、討論課、練習課、復習課、自讀課。課型不同,教學重點不同,創設情境、營造氛圍的方法也不相同。但不管什么課型,我們都應該隨時做好德育和美育教育。
一、精心上好預習課
預習課一定要引起學生的預習興趣。怎樣才能引起學生興趣呢,我通常是這么做的。首先,布置預習內容,其次,在學生開始預習之前,我通常給學生提供一些相關的影視或圖片資料,利用視覺、聽覺等的沖擊來給學生頭腦中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然后讓學生進行自我預習。
二、巧妙安排講讀課
講讀課要注意靈活安排,避免千篇一律程式化,要有重點,有針對性,尤其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動性。
在教學朱自清的《春》一課時,我借用了于漪老師的開篇語:“一提到春,你們想一想看,會不會眼前仿佛展現出陽光明媚、東風浩蕩、綠滿天下的美麗景色? 一提到春,我們就會感到無限的生機,仿佛有無窮的力量!所以古往今來,很多詩人就曾用彩筆來描繪春天美麗的景色。同學們想到沒有?看到沒有?春天就在我們身邊。”這段開場白就是教師在體會到作者感情的基礎上,用準確生動的語言渲染“春”的美好意境;把春草、春花、春風、春雨等春的形象與蓬勃向上的、歡樂的、對生活充滿希望的情感緊密結合,啟發學生豐富的想象,從而把學生引進課文的詩情畫意之中,使學生情緒得到感染,情感得到升華,心靈得到凈化。
三、輕松掌控討論課
語文課堂上,很少采用討論課的形勢,好多人認為那太浪費時間了,殊不知,討論課往往能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點燃學生積極學習的欲望。這一堂課可能沒有進行什么知識傳授,但對學生思想道德的提高卻大有裨益。討論課上,教師一定要掌控有度,營造出寬松的討論氛圍,及時調整學生討論的偏差。我們應該特別注意調動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尊重學生意見,做好引導工作,糾正學生的思維偏差,把握好討論的主題。如果沒有必要,不要使用多媒體等手段,以免造成學生分心。
四、學會豐富練習課
練習課,要有明確的練習目的,要練在點子上,避免流于形式,練習方式多樣化,激發學生練的興趣,使之練得生動活潑。
在練習課上,我通常會采用紙質試卷、屏幕投影、聽錄音說感受等多種練習方式。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時長,不讓學生產生疲倦的感受。
其實,這也是利用了學生學習注意時長的特點,營造了新奇、活潑、多變的課堂氛圍,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下,學生學的有趣,練的積極,記的深刻,從根本上杜絕了學生練習累到發懶的現象。
五、妥善利用復習課
這里我所指的復習課是指單元性復習,而非期中或期末復習。單元復習,是鞏固基礎知識,培養學生道德情商的重要環節。每個單元結束后,我都要進行單元復習,復習重點除了基礎知識,就是學生的德育培養。比如,在學完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時候,我進行了2課時的單元復習,一課時用來進行知識的復習鞏固;另一課時用來做德育教育,具體做法如下:①整體回顧單元課文;②小組討論,討論對課文的印象,你從中“悟”到了什么;③課堂交流,小組代表發言。通過這節討論課形式的復習課,我讓學生重新感悟了一遍課文中蘊含的人生哲理,并讓學生們樹立了自己的行為準則,明白了哪些該做,哪些不該做,哪些應該怎樣做。
六、必須上好自讀課
自讀課型的一般教學過程為:教師向學生布置自讀任務,出好思考題和作業題;指導學生完成自讀任務;檢查自讀效果。自讀課要提出自讀要求,設計好自讀提綱和練習,注意檢查學生的自讀情況,引導學生利用好自讀提示和自讀練習,引導學生自測自結。
一般情況下,我安排的自讀課內容大多是課文文學精品,因為,語文美育是以文學作品為主要的審美對象的。審美教育應該在欣賞美的形象、體驗美好感情中進行。文學精品會對學生起到形象感染、情緒濡染、化入心靈的作用,能在學生頭腦中印上深刻的痕跡,從而使學生終生難忘。而且,這種效應是深遠的,它會轉變為學生新的審美需要,對學生的精神生活發生影響。
在學完七年級上(人教版)第一單元的時候,我安排了一節自讀課,內容是《觀舞記》。這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著名作家冰心在欣賞印度舞蹈家卡拉瑪姐妹優美的舞姿后有感而作的。文章以對卡拉瑪姐妹的贊美之情為感情線索,通過生動細膩的描繪,把異國的文化風情形象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該文以生動優美的語言來寫視覺形象,用高超的語言技巧來表現舞臺藝術。形象生動地再現了卡拉瑪姐妹精妙的舞蹈,盡可能把視覺形象轉化為語言形象,激發了讀者的想象空間。讀者在回味文章的同時,仿佛身臨其境,欣賞了舞蹈藝術所特有的形體美,獲得了語言和舞蹈的雙重審美的享受。
當這堂課結束后,有學生說,她們跳的舞真好,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像他們一樣跳舞。聽了學生的話,我知道,這堂課成功了!
當然,除了這些課型之外,作為語文老師應該上好每一堂課。無論哪一課,老師都應該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堅持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和美育教育,這也是語文的性質——工具性和人文性所決定的!
參考文獻:
[1]王世堪.中學語文教學法(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0-1
[2]黃勇.《營造良好課堂氛圍的方法初探》[J].南通職大教學研究,1997年第四期
[3]王曉輝.《新課程:語文教育怎樣改革》[A].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