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芳
摘 要:在素質教育的影響下,對低年級學生的教學目的不是讓學生掌握多少知識,也不是讓學生在過多的課業中度過他們僅此一次的兒童期,而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會語文的魅力,感受語文課堂帶給的快樂。因此,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活躍課堂氛圍,使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感受語文的價值,最終,促使學生健康地成長。
關鍵詞:小學語文;游戲;閱讀;生活;師生關系
隨著新課標的強力推進,“自主、合作、快樂、高效”的課堂教學理念適應了新課標的要求,順應了時代的潮流,是改革傳統教學、實施素質教育、使學生智商、情商并進的法寶。因此,想要打造快樂的教學課堂,教師就要更新觀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獲得更好的發展。所謂“快樂語文”,是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語文,在閱讀中學習語文,在活動中學習語文,在生活中學習語文,所以,在教師要營造寬松的氛圍,使學生感受語文的魅力,體驗學習的樂趣,享受成功的歡樂,使學生在掌握基本語文知識的同時,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進而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輕松地學習語文,快樂地生活。
一、讓學生在游戲中快樂地學習語文
將游戲引入課堂可以使教學方法更具有靈活性,可以使枯燥的課堂形象化,進而,使學生快樂地學習。對于低年級的兒童來說,神經系統的發育不夠成熟,形象思維優于抽象思維,好動、好奇心強是現階段學生的特點。因此,在授課的時候,將游戲引入課堂可以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掌握更多的語文知識,并逐步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例如,在講授《比尾巴》時,教師要重視課前導入,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以最快的速度進入學習的狀態。因此,在授課的時候,我創設了這樣的游戲情境。首先,我將課下準備好的猴子、兔子、松鼠、公雞、鴨子、孔雀的圖片分別發給學生,然后讓學生進入游戲狀態。其次,我喊口令,學生應對。如,誰的尾巴長,拿著猴子圖片的學生一邊搖著手里的圖片,一邊回答,并做一些能夠代表猴子的動作。這樣,學生很快就進入了本節課的學習過程中既加深了學生的印象,又活躍了課堂氛圍。進而,讓學生快樂地學習。
二、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語文的魅力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因此,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使學生在擴大視野的同時感悟語文的美。
例如,在學習《四個太陽》時,本節課的作者憑借豐富的想象力和獨特的創造力,畫出四個不同顏色的太陽分別送給“夏、秋、冬、春”,表現出作者希望一年四季時時美麗、處處舒適的善良的心地和美好的心愿。所以,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感受課文文字優美,語言生動有趣,在授課的時候,我特意讓學生反復朗讀文本,并對文本進行仿寫,“我畫了___的太陽,送給了___。”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課文中所描述的美。當然,在欣賞的過程中學生的審美能力也會得到提高,學生也會愿意去學習語文。
三、讓學生在生活中體悟語文的價值
語文來源于生活,語文又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處處洋溢著語文的氣息。沒有生活,我們的寫作就像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即便是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不學習作文,但還是有寫話訓練的,所
以,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培養學生熱愛生活、關心生活,使學生在生活中感受語文的價值,在生活中積累素材。
例如,在學習《荷葉圓圓》時,這是一首輕快的散文詩,詩中描寫綠綠圓圓的荷葉,課文中洋溢著童真、童趣。因此,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授課的時候,我借助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了荷葉上的水珠,荷葉下的小魚,停在上面的蜻蜓及站在上面唱歌的青蛙的圖片,讓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感受語文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對課文中的一些現象,學生在公園里都或多或少地見過。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很容易感受到語文就在身邊,只要我們用發現的眼睛去看。進而,讓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快樂地學習語文。
四、讓學生在和諧氛圍中輕松地學習
在新課程改革下,傳統的教師站在高高的講臺上,學生乖乖地在課堂上聽的模式,已經不再適應課程的改革了。而新型的師生關系是平等、信任、互尊、互助的關系,教師要想讓學生尊重自己,首先要學會尊重學生,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使他們從內心中感到快樂。尤其是小學生,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弱,但他們能夠感受到教師是不是真誠的,所以,只有教師真誠地對待學生,學生才能快樂地進行學習,輕松地走進課堂。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快樂地掌握知識,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張昊.如何營造輕松愉快的語文課堂氛圍[J].神州,2011(28).
[2]陸明勇.小學低年級語文快樂游戲課堂的構建[J].文理導航,2011(21).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寧縣維吾爾玉其溫鄉中心小學)